那些曾经被称为他福晋、侧福晋、格格们的女子,她们的面容在记忆里已然有些模糊,但那份被宫墙禁锢、被命运摆布的无奈与悲凉,却如同刻印一般留在了他的灵魂深处。
她们中的大多数,家世显赫,容貌姣好,也曾有过明媚的少女时光,却只因被指给了他,便一头栽进了这天下最尊贵也最冰冷的牢笼里,耗尽芳华,甚至赔上一生。
皇阿玛总觉得他体弱,需要人照顾,需要贤内助。
可胤礽自己却觉得,若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冲喜”或是“固本”,便轻易决定一个女子一生的命运,未免太过自私。
这一世,他既坐在这太子之位上,许多责任他避无可避,但他至少能尽力护住一些人。
那些原本可能被指入宫中的女孩子,她们理应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或许不是轰轰烈烈,但至少是平安喜乐的一生。
或寻一志趣相投的良人,携手余生;
或许潜心诗书,钻研技艺,在琴棋书画中找到一方宁静天地;
若真有那等胸怀韬略、不甘困于闺阁的,他亦愿提供助力,让她们有机会施展才华,而非将一生尽数耗费在揣测君心、与人争宠的无谓消耗中,徒然蹉跎了锦绣年华。
他会尽力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出路,若她们家族有所求,只要不过分,他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扶持。
但这深宫,实在不必再踏进来了。
这金碧辉煌的宫阙,于外人看来是天堂,于深知其底里的人而言,其中的冷暖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
至于每日雷打不动地去乾清宫“聆听圣训”……
胤礽的眼神微微沉静下来。
他每日前去,并非全然是为了安抚康熙那颗患得患失的心。
更是为了那些素未谋面的女子们。
正是因为知晓那些女子不易,他才更不能在此刻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抗拒或对哪位贵女的“特殊看法”。
任何一点微妙的情绪,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最终牵连到那些无辜的待选秀女。
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名声何其珍贵,又何其脆弱。
若是被传出“太子似乎对某家的格格略有微词”,或是“太子殿下仿佛更属意哪一家的姑娘”,哪怕只是毫无根据的猜测,都足以让一个女子的未来蒙上阴影,甚至可能断送她的性命。
而若他每日只是例行公事般去乾清宫聆听,对外界而言,传递的信号便是:“太子对此事并无偏好,全凭圣心独断。”
这至少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那些被提及名字的女子,不让她们因为他的任何一丝态度而成为众矢之的,免遭无妄之灾。
他既无心,便更不能无意间毁了别人的清誉。
每日准时前往乾清宫,安静地聆听,适时地表达对康熙关怀的感激,不发表任何倾向性意见。
既全了孝道,安抚了老父亲那颗既想放手又万分不舍的心,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那些名字被写在名册上的人,避免她们因为自己的任何一丝情绪流露而受到不必要的关注或伤害。
眼看乾清宫的殿门就在前方,胤礽几不可闻地吸了口气,整理了一下表情,确保那温润平和的笑容无懈可击地挂在脸上,这才抬步迈了进去。
*
乾清宫内,康熙正拿着一本簇新的名册,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听到通报声,立刻抬起头,脸上瞬间漾开真切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