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第487章 光刻机的突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7章 光刻机的突破(1 / 2)

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是单纯的主机厂多生产一些车就可以发展起来的。

这背后牵扯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只有零部件、原材料、设备等各方面的水平都上去了,华夏才能真正算是汽车强国。

像是后世的华夏,一年销售3000万辆汽车,绝对是汽车大国了。

但说是汽车强国?

这可就真的未必了!

至少在电动车时代到来之前,绝对是谈不上汽车强国的。

这一点,江辉是看的特别清楚的。

所以宝马汽车集团这边,不仅有零部件业务,还有钢铁材料业务,更有南山设备那边在负责各种设备的开发。

有着宝马汽车集团作为靠山,南山设备这今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通过自己培养人材以及从国内各个设备厂家挖人的方式,南山设备的员工规模,已经突破1万人。

这绝对不算少了。

“江总,我们仿制的可以用来加工3微米制程芯片的光刻机,已经顺利的通过了测试。”

“虽然性能没有比岭南半导体使用的更好,但是基本上达到了可替代的程度。”

林桥生满面春风的亲自上场,在会议室里头给江辉汇报光刻机项目的进展。

作为芯片行业技术含量最高,重要性也最高的一款加工设备,光刻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之前华夏这边倒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电子工业部当年还成立了专门的光刻机项目,试图追上国际水平。

但是经过了多年折腾之后,发现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在经费不足等各种背景之下,光刻机项目下马了。

眼下南山设备作为一家企业,居然敢启动光刻机研发项目,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顺利的实现了技术突破。

这绝对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就连林桥生这个南山设备的总经理,刚开始都有点不敢相信。

再三确认之后,最终知道自家光刻机团队,是真的开发出来了光刻机,他的心情立马就激动了。

虽然这个时候,国际上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已经从微米时代进入到了纳米时代。

英特尔都已经投资了0.5微米制程的芯片工厂。

这就意味着阿斯麦或者佳能、尼康已经可以生产0.5微米制程的光刻机。

从3微米制程到0.5微米,之间至少需要两代产品来迭代。

可以说南山设备的光刻机,距离国际最先进的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但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因为目前宝马汽车集团使用的各种芯片,3微米制程基本上就够用了。

至少未来几年内是这个样子。

而有了第一款产品之后,接下来1.5微米,1微米,0.8微米,甚至是0.5微米,都可以不断的搞出来。

甚至中间跳过一部分的制程都是有可能的。

最终在2000年之后追上主流水平,江辉觉得就够了。

没有必要好高骛远的说下一款产品就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像是珠江科技那边,虽然也需要用到一些比3微米制程更加先进的芯片,但是这部分芯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考虑从英特尔等厂家采购。

自己生产一部分重要性不是那么高的其他芯片。

最终慢慢的过渡到自己生产所有的芯片。

万事开头难。

一旦开了头,事情就好办了。

“岭南半导体那边新工厂的三通一平工作都已经做好了。”

“就等你们的光刻机技术突破。”

“其他的生产设备就可以跟着下定,然后争取在一年之内就让这个新工厂进入到量产状态。”

岭南半导体这边是代工业务和集团自己的业务都生产。

再加上最开始的时候生产线的产能也不算很大,所以其实已经差不多都利用起来了。

之前预留的一部分生产场地,已经给到新追加的生产设备上面。

那个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南山设备的光刻机项目正式的量产之后,阿斯麦也好,佳能也好,估计都不会愿意销售先进的光刻机给到岭南半导体了。

理想情况下,岭南半导体很快就能掌握1.5微米制程的生产工艺。

到时候南山设备那边再复制开发一下,同时结合之前开发3微米制程的光刻机的经验,应该可以有一些突破。

后面1微米制程的光刻机,就要靠自己去开发了。

大概率阿斯麦那边是不愿意再销售了。

当然,一旦南山设备突破了1微米制程的工艺,估计阿斯麦又会立马跟着调整策略。

允许岭南半导体这边继续采购1微米制程使用的光刻机,但是更先进的继续限制。

如此种种,一直到南山设备彻底的追上阿斯麦为止。

这个局面,江辉几乎是已经提前预测到了。

“没问题,我们的样机生产出来之后,再结合测试结果做一些调试,立马就可以用来生产量产设备了。”

“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们自己生产设备的时间比从外面采购设备肯定是要快的。”

“价格方面,初期可以做到跟阿斯麦一样的水平,后面肯定是更便宜的。”

虽然都是一个老板的产业,但是毕竟是不同的公司之间交易。

卖设备,肯定也是要收钱的。

“没问题,以后就按照这个规律来搞。”

“第一台交付的光刻机,都按照阿斯麦相同价格来对应。”

“但是从第二台开始,就要体现成本下降。”

“最终让我们的生产成本做到比阿斯麦便宜一半以上,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江辉搞南山设备,肯定不是单纯的满足集团自己的使用需求。

走向国际市场,开拓更多的客户,让南山设备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设备厂家。

这条道路,他是一定要走的。

“那没有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前期的研发费用投入,会优先在早期的产品上面进行分摊。”

“越是到了后期,分摊费就会越少。”

“将来我们同类型设备别说是比阿斯麦便宜一半了,就是超过三成的价格,我都不能接受。”

林桥生给自己立了一个军令状。

别看成本做到人家的三成,似乎很有挑战性。

其实考虑到华夏这边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成本和欧洲那边的做一下对比的。

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就像是后世各个医院使用的ct设备。

在国内没有同类产品的时候,销售价格都是以千万为单位。

等到国产设备上来了,直接就去掉了一个零。

光刻机的情况,理论上也是差不多的。

现在华夏不能生产,价格自然就贵。

等到华夏可以生产了,绝对是会下降一大截。

“行,我可是记住你说的话了。”

“等会我就让岭南半导体那边跟你们对接,开始启动新一期工厂的修建。”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全球3微米制程的芯片生产和代工业务,抢过来一半以上。”

搞定了关键设备业务,岭南半导体这边自然是要大干一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