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福建籍的队员灵机一动提议道,其他人纷纷举手赞同,就连罗宇也把“鼓浪屿”这三个字记录在了本子上,准备回去就向郭坤汇报。
随着“长城I号”顺利抢滩成功,队员们提着设备逐一跳下了船,刚一走到岸上,赵阳就发现了在对面的山坡避风处正有密密麻麻的企鹅聚集在一起。
“快架摄像机,赶紧,这个角度可以,企鹅动了,企鹅动了。”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赵阳他们在三个角度架起了摄像机,而此时的企鹅群已经开始排着队朝着悬崖边走去。
“它们要做什么?难不成还要跳崖?”
队员们都屏住了呼吸,视线随着冲在最前面的企鹅抵达冰山一角,只见它顶着圆滚滚的肚子,抖擞了一下黑白色的“羽衣”,然后纵身一跃,竟是完成了一个惊艳的“高台跳水”。
精彩表演还未结束,企鹅们整整齐齐排成一列,“前赴后继”地跃入海面,这些“小可爱们”个个都有“冠军之姿”,水花压得极好,让海滩上的队员们忍不住纷纷鼓掌欢呼。
“它们就这样在冰海里游泳不会冷吗?我记得企鹅是温血动物吧?那体温应该和人类差不多,都在37℃左右。”
新闻班的队员们都不是极地动物的专家,所以对企鹅的了解也仅限于以前读过的报纸和刊物,现在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自然是冒出很多疑问。
“因为它们有两层羽毛,外层的就像一件长毛绒大衣,每根都是细长的管状结构,内层的是小棉袄,由非常细的绒毛组成,这两件衣服加在一起既可以抵御外界的冷空气,又能防止自身热量的流失。”
“而且企鹅的皮下脂肪是非常厚的,基本都超过了4厘米,这种能量储存机制也成为了雄性企鹅能够两个月不吃不喝完成孵化器的主要原因。”
正当大家众说纷纭之际,赵阳竟是做起了科普。
他这些知识全是从身为海洋学家的杨明那听来的,“话痨杨”每天吃完饭的时候都是“喋喋不休”个没完,一开始赵阳和马舒舒还嫌烦,到后来听着听着也觉得能学到不少,于是就逐渐变成了“固定节目”。
赵阳他们在企鹅岛上足足待了五个小时,爬上山坡,绕过湖泊,穿越谷地,拍摄了无数中国新闻史从未出现过的照片和录像,大家心里都激动万分,恨不得立刻提笔疾书,把看到的壮丽景色变换成文字。
晚上八点,罗宇带着队员们开始返程,小艇刚离开岸边,就有队员突然指着背后的方向大喊。
“快看,是企鹅群,它们在跟着我们。”
赵阳端起相机,镜头里企鹅们左摇右晃着跳进大海,而后在水面下如黑影穿梭,飞速越过考察队的小艇,而后绕着圈左右徘徊。
很快赵阳他们就回到了乔治王岛,没想到企鹅们并没有离开,而是排着队上了岸,就这样远远地跟在队员们身后,大摇大摆地直接走到长城站建设工地的附近山头,好奇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
“它们怎么像是来监工的?”
“我觉得应该是提前来看看我们这些新邻居。”
“要不我们让企鹅来当我们长城站的吉祥物吧?”
“想得美,你怎么不说找头鲸鱼来当吉祥物。”
“快看,它们回去了,果然还是选择跳崖的方式。”
企鹅们的到来让队员们难得停下了手上的工作,他们三三两两对着山坡“指指点点”,这些来自企鹅岛的邻居们的“探望”,给紧张无比的长城站工地带来些许轻松时刻。
“咔嚓”一声,赵阳按动了快门,定格的画面里企鹅正停留在半空,那矫健的身姿就好像真的会飞一般。
“这张拍得好,到时候多冲两张出来,给瑶儿带回去,等她长大了可以配着《动物世界》一起看,哈哈,我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