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五月九日夜半,应天府南门、北门突然兵乱,喊杀声四起。 半刻钟后,原大明皇宫南宫突然火光冲天。 随后,应天府四门在逐渐混乱的哀嚎惨叫声中突然爆发激烈的大军攻城喊杀声。 驻守应天府的弘光朝京营紧急御防,但最终寡不敌众,加之内部骚乱愈演愈烈。 最终群龙无首下,驻守东、西两门的守军于同夜丑时(三点到五点)率先开门投降。 而后,由马祥麟、吴三桂、秦翼明、刘泽清、郑成功率领的总计二十五万大明京军分别从东、西两门蜂拥而入,与驻守皇宫的朱聿键等人直接控制了皇宫。 随后,马祥麟、秦翼明一南一北直扑正率军在南门、北门与刘承胤、郑逢元等人纠缠的高杰、左梦庚等人。 并在里应外合门下,于当夜卯时将两门攻陷。 五月九日辰时一刻,原弘光朝南都失陷,应天城破。 原福王弘光帝朱由崧在混乱中被乱兵杀死,刘承胤、郑逢元等叛将皆死,以徐弘基为首的少数南都勋贵不知所踪。 据守南都的原弘光朝守军及朝臣投降,受徐弘基引荐进驻南都的倭国、西班牙等外番多数被灭,少数溃逃。 至此,由徐弘基、熊文灿等叛军一手扶持的弘光朝正式宣告覆灭。 … 崇祯十二年五月九日酉时(晚上5点到7点),应天府城破后的四个小时。 应天府皇宫,奉天殿,老朱曾经坐的那个位子上。 朱伟光心情复杂的看着眼前恢弘大气,却处处透着一丝腐朽意味,且看起来极其熟悉的大殿,一边偷偷摩擦着屁股底下镶金的木椅,一边在心中暗暗感慨。 也不知道洪武十五年的老朱头看到我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是个啥表情。 拿小本本记下来? 还是直接拖出去剥皮抽筋? 可惜呀,这里不是洪武十五年,老朱头就算再气,他也只能隔着那劳什子神迹光幕干瞪眼,哈哈…… 光幕之外,诸天明帝:‘……’ 因为时空流速问题而还处于洪武十五年的朱元璋:‘……’ … “……陛下有谕,鉴于此次祸事牵连极深,为防日后再出此等奸贼拥立藩王划地而立之祸。 即日起,应天府内不再设衙建朝,原应天府内一应官员经有司核实,查无害民者,可予以遣散归籍。 查无害民、贪污、枉法者,可予以降级平调北都充任朝官戴罪立功。 查无害民,贪污、枉法,且在伪帝作乱期间有功于朕者,予以同级留任,并视功绩赐予文爵之位。 钦此!” “……” 就在朱伟光装模作样的坐在老朱曾经坐的位子上扣屁股时,他身边替他宣读旨意的现任司礼监太监张彝宪也宣布完了他入城以来的第一道圣旨。 然后,他面前被他强行带到奉天殿朝见的原弘光朝朝臣们就陷入了沉默。 看着朱伟光面无表情的脸,因为配合朱伟光开城有功而站在人群首位的南都吏部尚书郑三俊、南都太仆寺正卿冯元飙、湖广参政黄公辅三人想要说些什么,却在张口瞬间发现此时自己似乎说什么也是徒劳,最终对视一眼,无奈低头。 “臣郑三俊(冯元彪、黄公辅)领旨!” “臣等领旨!” 见三人率先低头,他们身后指望他们出口气的众弘光朝朝臣们也是心头一凉,心不甘情不愿的低头认了怂。 “其实按律法,附逆从贼者皆夷三族,以官身附逆从贼者,诛九族。 朕本来是打算按律办事的,但考虑到大明已经动荡了十几年,前前后后死伤不知凡几,朕不想再妄造杀孽了。 所以,朕破例给你们个坦白从宽的机会。 回去都自觉点,有什么不法的主动交上来,朕念在大家君臣一场的份儿上,给你们条活路,别逼着朕提刀上门。” “臣等谢陛下不杀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三俊、冯元彪、黄公辅留下,其余人就散了吧,有罪的自己去领罚,无罪的回去收拾东西。 到时候想走的,自己去户部交印献册;不想走,想北上戴罪立功的,就去户部登名造册,一月后朕会统一派人护送归都。” “臣等告退!” 片刻后,殿内被强行捉来觐见的弘光朝朝臣们神情复杂的走了,留下郑三俊三人孤零零的站在大殿中,面面相觑,各自默然。 “来人,给三位爱卿赐座。” “是!” “谢陛下!” 看着颠着半边身子坐的笔直的三人,朱伟光沉默片刻,主动开口打破了殿内若有若无的压抑。 “说说吧,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计划,继续留在朕身边为官?还是衣锦还乡,归良放田? 念在尔等助朕收复南都有功的份儿上,朕准你们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 “……” 黄公辅三人有些懵,相互看了看,将目光落在了目前官职最大的郑三俊身上。 而后,郑三俊看着身边两人的眼神示意,以及金台上朱伟光毫不掩饰的注视,张了张嘴,有心想说想要继续当官造福百姓。 但碍于心中的自尊,怕被人嫌弃,最终无奈违心开口。 “回陛下问,不管臣是否有功,之前附逆福王乃无法推诿的事实。 眼下能让应天府免遭涂炭,看着大明在陛下手里逐渐富强中兴,老臣已经死而无憾。 所以可以的话,老臣想向陛下求一道恩旨,让老臣改名换姓,去个没人认识的地方了此残生。” 朱伟光闻言,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冯元彪与黄公辅。 “你们呢,也是这个意思?” 冯元彪两人对视一眼,隐约意识到朱伟光心思的他们虽然心中不愿,但也只能咬牙躬身:“恳请陛下恩准!” 然后,朱伟光笑了。 看着眼前这三个既当又立的良臣,心中暗暗摇头。 扭扭捏捏的,表里不一,看来不论古今,不论男女,这既当又立的德性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啊。 “你们知道朕为什么要解散南都的朝廷吗?” “?” 正在心里不甘的三人一愣,愕然抬头。 “臣等不知。” “你们觉得,大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