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扩张计划该提前了
六月。
聂宇已经回到荆州,原定计划他是要在湖南视巡宜抚几个月,同时联络接接洽一下湖南周边的各路义军。
只是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
“云南维西土民反了?”聂宇看着手中的电报译文疑问道。
刘骏点头:“确实反了,消息的来源渠道是我大汉在贵州仲苗的常驻外使,已经经过反复确认。”
聂宇继续翻阅这几封急奏电报,里面对维西土民的起事细节说的比较笼统,只写出了大致的起义范围,还有起义土民的首领都有谁。
“恒乍绷,腊者布?”聂宇疑惑念叨。
这两个人名,他前世听都没听过,嘉庆年间有这两个人出来造过反吗?
嗯,还真有,而且闹的动静还不小。
恒乍绷和腊者布,他们属于云南维西澜沧江的傈傈族。按照原来的历史时间线,应该还要再等三年才会因为大旱和雪灾,再加上康普土司、丽江官府、西藏喇嘛教的三重压迫,实在忍无可忍发动起义。
现在,傈僳族起义的时间提前了,还一下子就提前了三年。这都是聂宇的到来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因为大汉对清军的持续大胜,给各路义军和各族百姓都带来了莫名的自信心,同样也暴露了清军战力衰弱的事实。
这导致伪清地方在面对大汉和白莲教双重压力下,连支撑下去都勉强,已经无力再去镇压大汉之外的反清势力。
于是,本来应该一年就崩的贵州仲苗义军,硬是在名将勒保的猛攻下,抵抗住了两年。没被灭了不说,反而还渐渐打出了自信,开始变得难以收拾。
勒保是名将不假,可再怎么是名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云贵的清军精锐都葬送在了湘西战场,他手上实在无兵可用,只能指着两厂总督吉庆调兵帮忙支援,可吉庆连自己辖地的火都还没灭完,哪有余力来管云贵的烂事。
为了继续平叛,勒保选择对云贵摊派,强征赋税钱粮用来募兵剿苗。
而后,云南就炸了。
废话,云南本来就是穷地方,乾隆盛世的粉饰太平下,云南愣是爆发了九次傈僳族起义,动静还一次比一次大。
现在贵州仲苗先反了,勒保肯定从贵州征不上来钱粮,那就只能把赋税摊派加征在云南百姓身上。
这里就要说明一下云南的独特地势了,伪清虽然经历了雍正朝的暴力改士归流,但总体上实际还是老样子,雍正还是对西南的土司制度做出了妥协。
土司并没有真正裁撤掉,只是改头换面变成了土官,而后朝廷设置流官,用流官管理士官,土官管理土民,层层治理下去。
土司的特权一点没少,反而因为被清廷剥夺了不少利益,那就只能在士民身上加倍盘剥回来。
又刚刚好,统治维西傈傈族和纳西族的康普土司,在嘉庆元年受用到重创。
康普女土司禾娘与西藏喇嘛的察瓦龙土司发生冲突,康普士司实力不强,抵挡不住察瓦龙土司,被迫出让地盘大半的赋税,换取察瓦龙土司退兵。
跟后来的伪清一样,既然签了不平等条约,要对敌人割地赔款,那就只能在自家百姓身上加倍找补回来了。
反正百姓就是韭菜,割一茬长一茬。
云贵总督勒保让地方官府加派,筹钱募兵剿苗,而丽江官员趁机与康普土司联手,疯狂压榨维西的傈僳族和纳西族百姓。
傈僳族沙尼(巫师)恒乍绷,到了这时还没想过要造反。因为交不上官府催缴的赋税,他选择找康普土司借粮,来先让傈僳土民能够活下去,之后再慢慢想办法。
然后,骚操作来了,康普土司不光不借粮食,反而觉得恒乍绷威望太高,就诬告恒乍绷想要“称王造反”。
恒乍绷人都懵了,他就是履行沙尼职责,带着族民找士司借粮而已,这就成要造反的了?
眼看康普土司这么不当人,恒乍绷在好友腊者布的劝说下,当即打出“借粮求活”的旗号,率领傈僳族土民发动起事。
起义之初,澜沧江两岸的纳西族、汉人、白族等各族士民百姓,纷纷响应号召。
短短月余时间,维西厅城就被义军攻破,康普土司仓皇逃窜,古刹土司被愤怒的各族义军杀死,义军迅速攻占剑川兰州(兰坪)一带。
勒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贵州仲苗都还没平下去,云南就后院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