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大队小学也会参加一些助力集体生产的活动,比如帮助豆地坡堰塘修筑工程背土方,还有就是为学校所在地积青肥。
我们在学校附近采集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植物倒入水田中,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这个时候,最出力的要数副队长姚金的儿子姚铭,他有一个优势,就是早晚不需要割牛草,这些家务活由他辍学在家的姐姐姚苏包干,他只负责把书读好就百事大吉了。
他天天早上在书声琅琅中度过,可我们还在田里地里或草坡上割牛草,这是一般农家孩子上学前必做的功课。
受天资局限,姚铭无论怎么刻苦努力,成绩都处在中等位置,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去。
唯独积青肥活动,他得到老师表扬的次数最多。每周评比一次,他基本上每周都是第一名。
就连体育委员王江也甘拜下风。这个表扬,为姚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二时,班上成立团支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陶老师,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男教师,走路如风,说话快速,做事干练,教初一班语文课,不足的就是爱打牌,声音有些嘶哑,讲课声音不洪亮,影响了教学质量。
姚铭被任命为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要是以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论,他是不够的,我是班干部,从内心说,有些不服,要知道团支书与班长是平起平坐的。
无论怎么说,他也是六爷的儿子,论辈分,还是我的叔叔辈,可那时人小,不明白这些,只知道都一个姓,估计有关系,所以就没有反对的必要。
姚铭有个缺点就是有轻微的口吃,说话激动时,说起来不流畅,结结巴巴的,我们听起来有些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