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网突然发表了一篇题为《玄戒o1芯片由ar算平台赋能》的文章。
该文章出现的同时,内容被人翻译传到国内,其中的表述被许多人解读为“玄戒芯片由ar导设计”,这与之前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的“全自研”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ar言为真,玄戒o1的cpu、gpu均采用ar版架构,这与高通和目前华为的麒麟芯片类似——后两者同样基于ar构,但通过自研npu、基带等实现差异化。
那之前所有自研的说法,不攻自破!
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小米产品的销量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尽管玄戒o1的参数亮眼,但随着大众的舆论被引导,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制造工艺的“代差疑云”:短短三年,为何能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得如此之快?
二、研发周期的质疑:华为从海思k3v2(2009年)到麒麟970(2017年)用了整整9年,期间还经历过多次“翻车”;而米岸芯昇短短5年就实现迎面赶超?
三、“公版架构”到底算不算自研?
甚至还有许多人恶意揣测,认为这些评测机构被小米和米岸芯昇“投喂”收买了。
最终,米岸芯昇联合发表了一篇声明以正视听,标题尽显霸气——《你们做不到,不代表我不可以!》:
「一、关于制造工艺“代差疑云”的说明米岸芯昇自2011年筹建之初,即明确“跳代攻坚”战略,在张汝京、梁孟松等半导体专家主导下,跳过32n点,直接攻关22n14n艺。
核心突破源于两方面支持:
科研合力:梁孟松博士先后在台积电和三星有过丰富的芯片研发经历和成果,以他为首的米岸芯昇技术专家团队,包括台积电、三星、海思前核心技术骨干,人数接近500名。
并且联合中科院微电子所、复旦大学等机构,集中突破光刻胶、eda工具等“卡脖子”环节;
百亿级持续投入:小米集团与彼岸集团五年来累计投入超300亿人民币,保障研发连续性;
二、关于研发周期的质疑华为海思“9年迭代”与米岸芯昇“5年突破”的本质差异在于:
技术代际起点不同:米岸芯昇起步于45n产线,直接承接成熟设备与专利;
生态链反哺:小米家电生态链百万级订单支撑产线爬坡,快速摊薄研发成本;
三、关于“公版架构”与自研的定义玄戒o1并未采用arcss(定制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网络上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而是采用了ar权的最新cpu与gpuip,整个多核设计、系统互联、后端物理实现,全是独立完成。
它不是一个被ar代工”的芯片,更不是“贴牌”,而是完全自主设计的玄武框架:自主设计总线互联与缓存架构,性能优化40%;
npu全自研:独立神经网络单元超越同期公版方案;
国产eda工具链:实现从设计到封测的全流程可控。
接下来米岸芯昇更加坚定了芯片设计这个方向,质疑只会让米岸芯昇的科研能力更强大!」
由于米岸芯昇与ar处于合作状态,不便直接出面。
最终由小米出手,通过英国分公司向当地法院起诉该机构发布虚假或误导性言论,侵犯名誉权。
巧合的是,ar网上那篇引起争议的文章突然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华夏苹果总部内,外有华米之争——发布会加上直播带货,同期上市,打得不可开交;
内有iphonex跳票之困,苹果的热度早就凉透了。
原本苹果大中华区总裁已经放弃抵抗,反正能做的都做了,非战之罪,爱咋咋地。
可看着小米陷入质疑风波,她突然觉得事情有了转机,一个浑水摸鱼的机会来了。
她立马下令,让苹果华夏这边的媒体资源开始发力,向处于弱势的一方输送火力,联合抗敌。
当雷军听到源头文章被删这个消息,冷哼一声。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少年了,对手一点没有长进,能不能换一招新鲜的。
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还在金山时,金山毒霸推出了一款免费的进阶强化版杀毒软件,名叫金山网盾。
当时刚显露流氓本色的小周为了对付金山网盾,想了个极为阴损的招数:广泛给安装了360安全卫士和金山网盾的用户发布弹窗,以“兼容性”为由,让用户卸载金山网盾,仅保留360安全卫士……
那一次,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纸诉状把360告上法庭。
最后官司打赢了,拿到了30万赔偿金,但市场却被360抢了个干干净净,丢了不只3亿的市场。
这成了他心中一段惨痛的记忆。
没想到十多年后,又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