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2 / 2)

【除了一对一的以物易物外,古代还有多对多的以物易物。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比如货郎去村里卖麦芽糖,村民们会用粮食交换麦芽糖,而货郎如果用粮食再换取别的东西,那就形成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模式。】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模式,缺点是比一对一的以物易物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计算。

优点则是通过这种方法,换取到的的东西种类比一对一以物易物范围更广。】

毕竟一对一以物易物,很讲究眼缘,且局限性大。

多对多的以物易物,则解决这个问题。

【撇去货币体系,换到咱们现在,一对一的以物易物,就是咱们的小摊贩,多对多以物易物,则是咱们的商超。

小摊贩目标精准,商超种类齐全,总之各有优势。】

姜叶把小摊贩和商超用视频做对比。

诸朝古人们对小摊贩摆摊模式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让他们震惊的是后世商超种类之齐全。

“好多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这是几大分类,细分能分几十样,甚至上百样。

“最重要的是那些商超距离他们很近,后世哪怕是镇上,也有好多超市。”有人发现。

“你怎么知道的?”

“随身天幕突然标出好多商超,数量密密麻麻不说,好像还能点进去看。”

“还真是,你说咱们的杂货铺,为什么种类就那么少,和距离那么远?”

古代杂货铺们:“后世商超,远不是我们杂货铺能比的。”

“后世商超,是杂货铺、粮油店、点心铺等多种店面的结合,我们只是单独一种。”

“但是说真的,这样好方便。”诸朝古人们道。

其他店面无法反驳,心里还很认同。

其实作为同行,他们比外人更眼馋后世的大型商超,只是看着,他们就知道那会很赚钱。

问题是他们做不到,距离的问题好说,物品种类他们实在没办法那么丰富,也不知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是货币。】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七十四章

【最早的货币为海贝, 也被称为贝币。

时代为夏商周时期。】1

“贝币?!以前古人们用。的钱居然是海贝,没想到海贝还能当钱用。”

后面用其他材质货币的诸朝古人们惊讶。

就是诸朝时代最靠前的春秋战国,距离贝币使用。的夏商周, 也相隔不短时间。

但比起后世,他们好歹还听说过贝币, 尽管他们时代, 海贝的价值已经从钱变成装饰品。

【同时期除了贝币外,像布匹、金属、玉石等昂贵的东西, 同样可以充当货币。

只是咱们这里主要讲货币材质, 其他会略过不提。】

【说起贝币, 对于夏商周以后的古人,以及咱们现代,肯定会很诧异, 为什么?

因为在咱们的观念里,海贝这个东西不值钱,就算真拿来当钱用, 别人也不会认。】

“确实,就不说贝币有没有价值, 只要其他人不认可, 贝币就没办法当钱。”

“可为什么夏商周的人们会认可贝币?咱们却不认可?”这让诸朝不少古人感到疑惑。

【为什么海贝能在夏商周时期流通,到后世却不再管用,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货币体系的变迁。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明确概念,那就是货币只是经济的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