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禁卫查过一遍之后,并没有奇奇怪怪的人出现。
扶苏安下心来,陪着阿父处理朝政。之前起兵干掉了不少朝臣,现在得提拔人出来填补空缺。
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有些职位虽然本人被处决了,副手还在呢。副手没站队,或者站队没那么死,迅速就投诚了,可以顺势提上来顶替上官之前的位置。
还有一些倒霉到正副手都没了的,那就从其他地方提拔。实在不行让有本事的人身兼多职,先顶一顶。
反正加班的是臣子,又不是太子。
秦政只在乎自己儿子会不会累,完全不关心臣子会不会累。如果臣子做不到身兼数职,只能证明臣子本事不行。
太子殿下都把丞相的活揽过去了,不知道帮忙分担了多少工作量。要是这样他们都干不好活,那也太没用了点。
何况如今相位空悬,就是吊在前头的胡萝卜。有野心往上爬的人,自然得加倍努力,让陛下看见自己的优秀。
朝政的忙乱也就这几个月了。
地方上多是有能力的大才,之前却因为朝纲失衡晋升无门。如今空出这么多职位,正是分蛋糕的好时候。
所以不过短短半年时间,朝堂就重新充盈了起来。卡着地方官年底回京述职的机会,不少人都成功高升了。
这个年,大家过得喜气洋洋。
秦政在新年时宣布了改元。
国号是不用改的,因为这个位面的王朝就叫秦。
但是年号得改,大家都用年号,他也不好突然就不用这个制度了。而且他还不能称始皇帝,毕竟这里早就有皇帝了,他不是第一个。
想年号是个大难题。
起名废太子殿下撑着下巴想了一下午,觉得哪个年号都配不上父亲。
秦政让他慢慢想,不着急。
其实没什么好想的,陛下没有用年号抒发志向的习惯。他的志向他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陛下一向是多做少说的性格。
最后小太子也没想到好的:
“汉武帝是怎么做到起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年号的?我一个都想不出来。”
什么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都是怎么来的。
扶苏去问了问本人。
刘彻告诉他,建元是代表这是第一个年号,元光是因为当年有彗星划过他觉得是祥瑞。
元朔是因为那年朔旦与冬至重逢在同一天内,还回归了同一时刻,他觉得是祥瑞。
元狩是那年有人献上了一头白麒麟,祥瑞x3。元鼎??是他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宝鼎,祥瑞x4。
扶苏:……
扶苏的表情渐渐麻木。
你家祥瑞有点多啊,你怎么什么都当成祥瑞?你是来批发祥瑞的吗?
好在后头就没有祥瑞了,元封是因为那年泰山封禅。太初是因为那年改了岁首为元月,以此作为纪念。
天汉是因为连年干旱。为了祈雨。太始是因为打匈奴惨败,想回归最初连年大胜的时候。征和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社会动荡起义频发匈奴也不安分,就是希望能镇压下这些动乱、天下能太平。
扶苏把这些转给阿父看。
秦政扫了一眼:
“朕若是照着他这个起,当年怕是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得起一个,统一文字的时候得起一个,建长城的时候得起一个,修驰道的时候还得起一个。”
扶苏乐不可支:
“那就不是年号了,是月号了。”
扶苏把这话转给刘彻看。
汉武帝十分愤怒:
「胡扯!朕可没有什么功绩都起一个年号!」
他也就改岁首那次换了个年号,剩下的改革都没换好不好?他连匈奴大胜那会儿都没改年号,足足矜持到了泰山封禅才改的!
扶苏回复:
「我觉得按照功绩改,比按照祥瑞改要靠谱一点。」
重度迷信患者刘彻:……
最后秦政还是拍板决定:
“就用乾元吧。”
扶苏觉得不行:
“唐肃宗用过这个。”
虽然乾元是个很好的词,但是他阿父怎么能和别人用一样的年号?唐肃宗李亨是个没比他爹李隆基好多少的家伙,这个年号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