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打趣地问宋叔,“衣锦还乡的感觉是不是挺美的?”
宋叔也是感慨万千,“早知道我就早点回来了!”
这人除了吃饱穿暖谈恋爱以外,那也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的。
这些年在国外,什么没有经历过?受苦受累危险刺激,总算是稍微有了些安稳的小日子。
但再安稳也没有现在的感受好啊!
人人都对他报以热情的笑脸和好奇羡慕的目光。
在老家,亲戚们的热情让他差点招架不住。老族长颤巍巍的把他一家的名字添进祖爷爷这一支里。
哪怕他再三说过,自己不过是在国外开个小店做小本生意而已,在国外其实也是个底层。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老家人的热情,有几个堂兄堂弟,还打算帮他找一个老家的对象,甚至拍胸脯表示,一切都不用他管,他只要去出个人当新郎就好。
当然,他还是婉拒过后,找了个理由说要回国外,这才溜之大吉。
与他老家比起来,在大江村的日子,更让他轻松愉快。
他就以一个外来准女婿的身份,跟村民们闲聊打趣,说起过去的那些经历,不管是悲摧的,还是幸运的,添枝加叶的,夸张上个几倍,就有听众们捧场。
他,一个在南卡国底层混饭吃的小杂货店主,从来都没有过这种高光时刻!
便宜老妈有准继父陪着,每天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的,恨不得高调得全沁城的人都知道有他们这样一对辰侨夫妻。
辛苦压抑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得意一回……这种心态江易是很理解的,而且还有意无意在后头推上一把。
便宜老妈不用自己陪着,可不就给江易更多的活动空间。
家具店挣的钱越来越多,江易干脆又拿出几万块来,在大江村开了一家家具厂。
这个家具厂用的材料主要是木料,因此技术含量一点也不高。
当然了,说技术含量不高也是江易这么认为的。
其实他从可回收垃圾库里拿出的那些推台锯、封边机、多排钻、涂胶机、带锯、砂光机等等各种木工工具,在这个时代,哪怕都是二手的,有磨损有划痕,那也算是这世界最先进的。
之前江易不敢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就是怕没有来历暴露自己。
如今家里有了归国辰侨,外头传说还都特别邪乎,什么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啥的都出来了。
有钱的富翁继父,送给继子一套二手家具厂设备,还算个事儿吗?
家具厂初开,除了先前就招的木工,江易在大江村里招了几个懂点木工的熟手。
他招人也不挑年轻年老,不到四十五岁他都要。
守家在地的,一个月有七八十块钱,比城里的正式挣的还多,傻子才不乐意呢!
大江村民们踊跃报名。
江易先选了八个人。六个木工,两个司机。
县城的家居店,也扩大了规模。
他把店面和相连的两个小店面都买了下来,打通成一个大店面,按照九零年代的风格装修了一番,等再开张的时候,披红挂彩,请了沁城的舞龙舞凤队来表演,还有购物抽奖活动。
不用问,又引来了沁城一波逛店浪潮。
幸亏江易有先见之明,临时在大江村和店面附近的街道上雇佣一共十来个人维持秩序,一旦人流超标就先限流……不然没准他这家居城没火起来,倒是先出了大事了。
每天的人流量都超过了两三千,家具销量两百件以上。
这波盛况,一直持续了小半个月这才渐渐成了常态。
但恢复了常态,每天也能卖出去五十多件家具。
看得宋叔啧啧称奇,对江胜英赞叹不已。
“阿英啊,你可是养了个好儿子啊!这头脑,这眼光,实在是高明得很啊!”
“早先我总觉得国内太穷,就算回来,怕是也挣不着什么钱,没想到沁城这样的普通小城,购买力都这么强!”
看得他小商人的血脉觉醒,恨不得也找个什么商机投进去试上一试了。
江胜英笑着说,“那不然你也回来做个什么生意吧?”
她现在是有儿万事足,江易要开家具厂的时候,她就把她那四万块钱,给了江易了。
江易也没推辞,拿了钱以后,给了江胜英一份股权书,说是家具厂有她一半的股子。
这不,这才一个月,她就拿到了一千块的分红。
而且江易说了,之所以只有一千块的分红,是因为还有一大半的盈利,要再投进去。
比如说再买两部车子,一部运输用的大卡车,一部谈生意用的小轿车……
虽然车子是属于厂里的,但这厂是姓江的,可不就跟她的差不多吗?
这全新的小车不是那些破破烂烂的二手车能比得了的呀!
现在就算让她回南卡,她是也打死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