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祸水东引(1 / 2)

“大人,赵家这几日四处撒银子,摆明了是做贼心虚!”

年轻的副将忍不住低声道,“为何不直接拿人?证据已经足够多了!”

御史站在县衙后堂的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一份密报,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窗外,夕阳将青州城的屋檐染成血色,映在他深邃的眸中。

“证据?”

御史淡淡道,“那些被收买的苦主,明日就会改口。那些送出去的银子,账面上都会变成善款。”

副将眉头紧锁:

“可难道就这样放过赵家?”

御史转过身,目光落在案几上那盏青铜灯上。

灯芯里燃烧的正是能显影密文的“留影砂”。

“朝廷要的不是一时痛快,而是长治久安。”

他轻声道,“赵家肯主动低头,赔偿百姓,总好过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在青州掀起动荡。”

副将还想再说什么,御史却抬手止住了他。

御史轻轻拂袖,指尖划过案几上摊开的青州舆图,在赵家、商帮、漕运等几处要地分别点了点。

“为官之道,贵在权衡。”

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仿佛在讲授一堂为官课业,

“赵家虽恶,但青州盐铁漕运,三成靠他们调度。若此刻雷霆手段,必得他们鱼死网破,码头停工、盐价飞涨、流民四起。这责任,谁来担?”

副将怔了怔,拳头微微攥紧:

“可难道就任由他们......”

“急什么。”

御史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信上火漆印着皇家暗记,

“你以为陛下派我来,只是为了查一个赵家?”

他指尖一挑,信纸在灯焰上掠过,竟浮现出几行暗金色的字迹:

“放长线,清漕帮,断盐铁,收归朝廷。”

副将瞳孔一缩。

“赵家不过是条看门狗。”

御史将信纸焚尽,灰烬飘落在舆图的漕运线上,“真正要钓的,是他们背后那些。敢在朝廷命脉上吸血的蛀虫。”

...

一天后,县衙贴出告示,朱红大印盖在黄纸之上:

“经查,赵明德勾结魔教一事,系其个人所为,与赵家无涉。赵家管教不严,罚银五万两,以儆效尤。”

消息一出,青州城哗然。

赵府上下,原本紧绷的气氛骤然松弛。

仆役们悄悄松了口气,管事们重新挺直了腰板,就连门房的老头都敢在当值时偷偷抿一口小酒了。

“我就说嘛!”

赵家三房的少爷摇着折扇,得意扬扬地对身旁的美婢道,

“老祖宗什么风浪没见过?这点小事,还不是轻轻松松就摆平了?”

婢女低头奉茶,没敢提醒他。

昨日,这位少爷还吓得连夜收拾细软要逃往江南。

然而,赵家老祖却并未放松警惕。

他独自坐在祠堂内,望着祖宗牌位前新换的长明灯,眉头紧锁。

灯油里掺了“静心砂”,能照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此刻,灯焰中正隐约浮现出几道陌生的影子,在赵家各大码头、盐仓附近徘徊。

“来人。”

老祖突然开口。

阴影中立刻有人跪下:“老祖宗有何吩咐?”

“去告诉各房,”

老祖的声音沙哑而冷厉,“最近都给我安分点。尤其是漕运和盐仓那边。凡是生面孔,一律盯紧了!”

...

夜色沉沉,赵家祠堂内烛火摇曳。

赵明德的尸体最终也被运回了赵家,虽然说他是行刺的凶手。

但是,现在官府已经表明事情已经查清,而且赵家最近也对于官府各种行动非常配合。

故而,现在允许将他运回。

赵明德的尸体被一具薄棺收敛,静静停放在祠堂偏厅。

棺木未盖,露出他苍白如纸的面容。

那双曾经神采飞扬的眼睛如今紧闭着,嘴角还残留着一丝黑血。

皮肤下未褪尽的血纹如同蛛网般蔓延,显得有些吓人。

几个老仆战战兢兢地擦拭着尸体,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什么似的。

“老祖宗说了,”

管事站在门外,声音压得极低,

“按家规,叛族者不得入祖坟。

但......毕竟是嫡孙,停灵三日,就葬在后山吧。”

赵母扑在棺木上,十指死死抠着棺沿,指节泛白。

她颤抖的手抚过儿子冰冷的面容,喉咙里挤出破碎的呜咽:

“我的儿......怎么会变成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