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诗雅来到孙老板的戏台,只见往日热闹的戏台如今门可罗雀,一片萧条。
戏台上的演员无精打采地演着老掉牙的戏码,台下稀稀拉拉坐着几个观众,昏昏欲睡。
孙老板见到林诗雅,如同见到救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林大人,您可要救救小老儿啊!这新戏台自从用了您说的那些新玩意儿,客人都跑光了!小的这戏台,怕是要关门大吉了!”
林诗雅环视四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气息,戏台上昏暗的灯光,老旧的布景,都散发着一种暮气沉沉的味道。
她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孙老板莫慌,我有办法。”她仔细询问了戏台的经营情况,了解到观众流失的原因并非是新元素本身,而是新旧元素的结合方式出现了问题。
她提笔一挥,重新设计了一套表演方案,将传统戏曲的精髓与新颖的舞台效果、灯光音响巧妙结合,并亲自指导演员排练。
几日后,戏台重新开张,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全新的戏码,绚丽的灯光,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观众。
戏台上,演员们精神抖擞,将传统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
孙老板站在台下,看着座无虚席的戏台,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林诗雅的手,感激涕零:“林大人,您真是神了!小老儿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恩情!”
林诗雅的成功案例迅速在民间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她的文化复兴计划,一股新的文化风潮正在悄然兴起。
她站在街头,感受着这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心中充满了希望。
然而,钱公子并没有就此罢休。
他深知,如果林诗雅的计划成功实施,将会彻底动摇他在新兴文化领域的地位。
他暗中散布谣言,声称林诗雅的计划是为了打压新兴文化,限制年轻人的创作自由。
他的煽动性言论在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中引起了共鸣,他们开始质疑林诗雅的动机,甚至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流言蜚语像潮水般涌向林诗雅,让她感到一阵窒息。
她看着那些曾经支持她的年轻人如今对她充满敌意,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她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窗外夜色深沉,寒风呼啸,如同她此刻的心情。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门外传来周文人的声音:“大人,我有事禀报。”
林诗雅打开房门,周文人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将手中一叠纸递给她:“大人,这是钱公子散布的谣言,您看看。”
林诗雅接过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她的攻击和诽谤,字里行间充满了恶意和扭曲。
她深吸一口气,将纸张放在桌上:“我知道了,谢谢你,周文人。”
“大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周文人焦急地说道,“这些谣言已经严重损害了您的声誉,我们必须反击!”
林诗雅沉思片刻,目光坚定:“你说得对,我们不能被动防守,我们要主动出击!”
第二天,林诗雅带着周文人,亲自前往城中年轻人聚集的茶楼、书肆和戏院,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文化复兴计划的真正意义。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计划的每一个细节,并真诚地回答了他们的疑问。
“我理解你们的担忧,”林诗雅的声音清澈而有力,在喧闹的茶楼里显得格外清晰,“但改革并非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缓缓流淌进年轻人的心中,渐渐洗去了他们心中的疑虑和误解。
周文人也积极配合,他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帮助林诗雅联系到更多被误导的年轻人,并现身说法,讲述了他对文化复兴计划的理解和支持。
“我曾经也像你们一样,对新事物充满恐惧和排斥,”周文人坦诚地说道,“但林大人的计划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们文化复兴的希望!”
他的话语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重新审视林诗雅的计划。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支持她的计划,林诗雅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她欣慰地对周文人说道:“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就在林诗雅以为情况有所好转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李丫鬟慌慌张张地跑进书房,脸色煞白:“大人,不好了!陈学士……陈学士他……”
“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林诗雅尽量保持镇定,但心中却隐隐升起一股不安。
李丫鬟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道:“陈学士……他煽动守旧势力,联名上书皇上,要求停止文化复兴计划!”
林诗雅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