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整理了一番资料后,就连写了两封信出去,分别发往了湖广和江西两地。
自殿试之后,王英杰被调任到湖广下面的一个县城担任父母官,而贾岳则是被派到了江西。柳泽旭因为那次生病并没有得中名次,如今依旧在云天书院跟着杨山长求学作画,画技更是出神入化了。只是也更加淡薄于科举,往着文人雅士的方向发展,倒也在江南地区闯出了点名气。
这一年多以来,虽然几人已经是各奔东西,但是少年同窗的情谊却从来没有断过。几人之间书信来往频繁,虽未见面,但是对彼此的近况都了如指掌。
相对而言,王英杰的情况要比同是父母官的贾岳好的多。人人都道湖广熟,天下足,由此可见湖广之地的富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年安县,但是也繁荣安定,上头的知府大人还是王家的故旧,自然照拂王英杰这个后生。如今在年安县,那些胥吏乡绅根本不敢在王英杰面前放肆,俱都是规规矩矩的。
贾岳这边状况却没有那么好,江西富商巨贾多,官员党派盘根错节,虽然经济状况同样算是良好,但是贾岳在那边却是举步维艰,还问林清讨教了好几招,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将县衙整治顺畅了。
林清这边只要一有什么朝廷的新动向,新政令,都会事无巨细地一一分析给他们,如今有了这样开放私营铁冶之令,自然是要告知他们。第一是助林清在地方上的一臂之力,第二这也是一个机遇,若是事情能够办好,那么这必将是大功一件,对于一年半后的升迁极有好处。
林清在信的最后写道:开此事先河者,必将有重重阻碍。只是如能将这层纸捅破,那么将来光凭这一项政绩,就足可使尔等平步青云!
除了政令之外,林清还在信中夹了一份开放私营铁冶的计划书,分为了几个步骤去循循诱导,以保事情能成。
其实这信寄出去后,王英杰和贾岳是否会照着这信中的方法去做,林清并不能保证。毕竟人各有志,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可以说有大功,可是若一个吃法不对,对人造成了伤害也未可知。如今大家都在官场上历练了一段时间,虽然信中少年同窗之情仍在,但是政见是否完全相同,林清也不肯定。
a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title="科举文"target="_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