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接下去的话就没有说了,有时候说了反而过犹不及,留点空间让他自行想象,自然是更好的。
林清的话确实打动了顾宁,或者说他的脑补让他对太子有了新的认识。若是太子殿下有如此智谋,那么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同时也说明他们这些之前不肯站队的官员到时候肯定会受到太子殿下的“优待”。
世上什么功劳最大?自然是从龙之功!若是他顾宁可以押对筹码,那么是否有一天,他也可以登上首辅的宝座?位极人臣?
欲望是一道旋涡,只要在心里打开了一个口子,那么就会膨胀出无数念头,最终会让人屈服于欲望之下!
于是,就靠着林清一人之力,原本应该被大事化小的御史弹劾案,却被闹的喧嚣尘上。也被后来史学家们喻为林清仕途的起点——沈修文案!
第九十六章风起云涌
腊月二十五,是京城的千灯节,家家户户门口挂上红灯笼,街上到处都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好不热闹!
只是相比于民间的热闹,朝堂之上却是一片肃穆。
此刻,太和殿中,沈修文身后跪了不少官员,黄友仁立在大殿中央,面色铁青,目光有些怨毒地看着立在他左侧的高明远,心头一阵阵地冒出怒火,简直想要杀了这个老匹夫!
真是好一个高明远!他这几日连日奔走大理寺,已经上下打点好了一切,还邀高明远吃了一顿饭。席间两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黄友仁心里很清楚,如今朝堂之争,在于他和高明远。而这次为了保下沈修文,他自然是要出点血的,与其被高明远借此机会落井下石,倒不如两人私下里握手言和、谈好筹码。
而且黄友仁也有信心,他抛出的筹码能让高明远满意,结果也确实不出他所料,高明远同意了他的请求,答应帮着他一起保下沈修文。
虽然给出去那个封疆大吏的名额,黄友仁心中也是割肉般疼痛,只是为了万无一失地保下沈修文,他暂且也只能忍了。
这是最好的局面,高明远虽然对他虎视眈眈,但是也知道此次就算争锋相对,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好处,把他黄友仁整残更是不可能。倒不如明年外派的这个巡抚名额让给高党,这才是实打实可以到手的好处。
因为暗地里早就有所准备,所以这次的早朝黄友仁原本是胜券在握的。
只是谁都没有意料到,高明远竟是临阵倒戈,连同左都御史顾宁、甚至太子都上前踩了一脚,纷纷上奏折弹劾沈修文,打的黄友仁措手不及!
瞬间朝堂中呈现一边倒的局势,沈修文之罪,再无洗白的可能!
黄友仁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却看到永康帝将大理寺呈上的公文丢弃至地上,还对着文武百官破口大骂,最后竟然是将锦衣卫拿到的供词和调查结果让大太监刘全一一当众读了出来,每一个被点到名的官员,都吓得面如土色,下跪求饶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