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列明细?
这……这自古以来,就没这个规矩啊!
拨款向来都是一个总数,至于下面怎么花,有多少“火耗”,有多少“损益”,那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朱由检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朕要一份‘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词。
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了工部尚书:“工部同样是三日之内,给朕一份修堤的详细计划。朕要知道,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修,是夯土,还是石砌?需要多少民夫?工期要多久?由谁来负责监工?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比如雨水,比如瘟疫,你们又准备如何应对?朕不要听到‘十万两’这种空话,朕要看到一个可以被执行的,详细的,周密的计划!”
工部尚书李从心,那张一直淡然的脸也开始微微变色。
这……这是把他们当成工匠来使唤了吗?
他们是朝廷大员,是谋划天下大事的,什么时候需要去管这些“细枝末节”了?
这些不都是下面的人该干的活吗?
朱由检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冷意。
“怎么?两位尚书觉得此事很为难吗?”
他缓缓地伸出了第三根手指。
这一根手指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寒光四射。
“第三,朕要建立一个‘绩效问责制’。”
“绩效……问责制?”
这个词比前两个更加陌生,也更加……令人恐惧。
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着,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冰,砸在百官的心头。
“预算方案和可行性报告,朕会亲自审阅。一旦通过,朕会将其昭告天下。然后由户部和工部,共同推举一位总负责人。这位总负责人要在朕的面前立下军令状!预算是多少,工期是多久,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如果能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朕,不吝封赏!可若是……超了预算,误了工期,或是河堤修好之后,出了什么‘豆腐渣’的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那么,这位总负责人,以及当初在报告上签字画押的所有官员,从尚书到主事,朕,一体问罪!轻则罢官免职,永不叙用!重则……我大明的诏狱,还空着很多位置!”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太和殿内轰然炸响!
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针可闻的死寂。
所有官员,都呆住了。
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像一群被扼住了喉咙的鸭子,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地回荡:
皇帝……他在说什么?
预算方案?可行性报告?绩效问责制?
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是哪个番邦的奇谈怪论?
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在听天书。
这已经不是在讨论如何赈灾了。
这是在颠覆!
皇帝要的不再是“贤臣”,而是“能吏”!
他评判一个官员的标准,不再是你的道德文章写得有多好,你的名声有多清贵,而是你能不能给朕把事情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