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应天巡抚衙门。 大门前的空旷场地,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附近的街道也全都人,加起来竟是不下万人。 衙门的大门紧闭,围墙上、房顶上,众多兵丁严阵以待,剑拔弩张。 这些兵丁虽然都是手持利兵,面临随时都会失控的人群,此时也都是如临大敌,高度紧张。 这样的场面,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纺织业的发源地,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大明规模最大的丝织中心。 苏州城内,‘机声轧轧,子夜不休’。 吴江县的盛泽,更是全国最大的丝绸产地,仅一镇之地,年产丝绸就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几乎家家户户,都与丝织息息相关。 半个月前,各大生丝、丝绸商人,忽然宣布提高生丝价格,却大幅降低丝绸的收购价。 此时市面上的丝绸价格大跌,原本每匹六钱银子跌到了三钱,整整缩水了一半,就这丝绸商还不怎么情愿收。 于此同时,苏州府境内十几家大型织造作坊,一夜之间全部停工。 其他大小作坊也都纷纷跟着歇业。 由于生丝价钱暴涨,丝绸却卖不出价,家庭作坊也只能跟着停机。 不计其数的织工因此失业,纷纷找各大丝商、作坊主讨要说法。 商人、作坊主们也都很委屈。 他们的理由十分充分,官府的‘退桑还稻’,导致桑叶大幅减产。 没桑叶就没法养蚕,没蚕自然是没有生丝。 这生意没法做了,想要说法,去找官府啊! 找苏州知府衙门都没用,要找,就得找应天巡抚衙门。 在一些人暗中怂恿并组织下,织工们纷纷涌入城中,来到巡抚衙门前。 应天巡抚衙门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若不是巡抚张国维官声极正,在苏州府的名望极高,衙门又有兵丁守着,失去理智的织工们早就直接冲击官府了。 在万历年间,苏州的织工,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 “苏州的父老们,请静一静,听我一言!” 一名青年士子来到衙门前的台阶上,手持着一个铁皮喇叭,朝着人群大声高呼。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青年继续大声说道:“我叫陈名夏,想必有很多人听说过我的名字!” 人群一阵骚动。 陈名夏,原复社成员,江南名士,名气仅次于张溥、张彩。 由于牵扯到谋害先帝大案,复社被取缔,二张伏法。 陈名夏由于并未参与复社核心机密,因此只是被革除了功名。 他的诗文,在浙直极富盛名。 并且写过不少关于织工的诗,在织工中广为传颂,因此很多织工都知道他的名字。 “咱们苏州府,乃天下丝绸之都,家家户户都要靠这个为生!” “可自从云逍子今年推行‘退桑还稻’,强迫百姓把桑田给毁了,改为稻田!” “没了桑叶,咱们就没法继续开机,也就没了生计,家里人就要饿肚子,难不成让咱们跟昆山人一样,都出去讨饭?” 陈名夏的这番话,直接说到了织工们的心窝子里去了。 织工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不能有活干,养家糊口,为什么退桑还稻,自然不会去考虑。 什么产能过剩,更不是他们能考虑的。 云逍将江南各地,根据地域不同,划分为棉花区、蚕桑区、稻米区,因地制宜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加上今年才是刚刚推行退桑还稻,桑叶产量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 这些事情,陈名夏自然是不会说,织工们没有消息来源,自然无从知晓。 “云逍子用小恩小惠收买民心,人人都称颂他是救苦救难的活神仙,他死了,甚至有人去为他哭丧哀悼!” “可有谁想过,他的一道政令,就让咱们失去了生计,断绝了咱们的活路?” 陈名夏将脏水一股脑儿泼到云逍的身上。 只有把他的名声搞臭了,才能推倒他的所有政令,让他如同张居正那般,人亡政息。 身为复社成员,陈名夏可不仅只是为士绅、富商们鼓吹,同时也是为了复仇。 你杀了二张,查封复社。 我陈名夏,就让你臭名远扬,并且还是遗臭万年的那种! 这番说辞果然奏效,很多织工大声鼓噪起来。 “云逍子就是个妖道!” “亏得我听了他的死讯,还为他掉了眼泪!” “妖道遭了天谴,可他留下的暴政,却还在继续祸害咱们!” …… “云逍子死了,可恶政依在!” “在我身后衙门里的当官的,个个高官厚禄,他们哪个想过咱们的死活?” “反正咱们没了活路,冲进去,向他们讨要一条生路!” 陈名夏振臂高呼。 织工们齐声怒吼,人潮朝着大门涌来。 大事可济矣,名扬天下就在今日……陈名夏心中狂喜,转身朝着大门厉声喝道:“开门,我们要见张国维!” 大门上方的瓦房上,一名将领大声喝道:“退后!冲击官府,形同造反,杀无赦!” “我陈名夏,今日为天下黎民而死,必将名留青史,死而无憾!” “你们敢伤一名百姓,必将会受到严惩,还将遗臭万年!” 陈名夏昂首说道,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人群沸腾了起来,后方的织工纷纷冲上前,奋力撞击大门,局势眼看就要失控。 应天巡抚衙门后堂。 花厅中,巡抚衙门和苏州府的官员们,听到从外面传来的鼎沸人声,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 张国维却是安之若素,端坐主位上,悠闲地喝着茶水。 “抚台大人,你倒是给个主意啊,这暴民就要冲进来了,天都要塌了啊!” 苏州知府急的快要哭出声来。 一旦织工们失去了理智,由罢工演变成暴乱,在场的官员,头上的乌纱全都保不住。 要是被暴民活活打死,都没地方说理去。 一名官员站起身,杀气腾腾地说道:“此次民乱,明显是有人在幕后操弄,请抚台大人立即调兵,驱散织工,抓捕幕后主使,方能平定乱局!” 开口之人,正是苏州府同知庞昌胤。 此人以前担任无锡县令,被一帮生员驱赶出城,名声扫地。 后来任嘉定县令,由于追缴钱粮赋税卖力,连周皇后的娘家人都敢触碰,被云逍看重,调任苏州府同知。 因此云逍对庞昌胤有知遇提携大恩。 庞昌胤很清楚,这次的织工暴乱,就是冲着云逍以及他的新政而来。 因此庞昌胤极力主张强力弹压。 苏州知府哭丧着脸说道:“之前派人去调了,都指挥司那边不肯派兵,陈指挥使声称,大明官兵的刀枪,不可对准良善百姓。” 众官越发惶急。 张国维放下茶盏,淡然一笑:“不急,还不够乱,不是还没开始杀人放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