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就是在赤裸裸的数据出来的那一刻,才是彻底的将夏深最后的那一丝坚守给直接打入了淤泥里。
那些收入,都是一夜之间带来的。
也正是这些收入数据,充分证明了,一首传唱度高的歌,到底有多值钱,到底能带来多么可观的收入。
完全可以这么说,只要一个音乐人,一个歌手,这辈子能有一首被人传唱,数据爆炸的歌,就能够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保证一辈子过着优渥的生活。
甚至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养老保险’。
甚至一首歌能赚一个小目标的,也不是没有。
可是真正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那就是....对于大部分从业者来说,可能连踏过一条温饱线都是很难的事情。
能一首歌吃一辈子的人,有多少?两只手能数完吧?
又有多少人是真正靠这一行吃饱饭喂饱自己的?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徘徊在一条无人问津的赤贫线以内,他们的作品没有人听,没有数据,更加谈不上养活自己。
要不是因为那位名为‘田敏’的学长改编了一下这首歌,然后用来当自己的短视频BGM,其实夏深也是属于后者的行列。
甚至于因为自费制作这首歌,他投入了自己的所有身家,去任性的赌一把。
在赌输了的前提下,倘若这条路的未来对于他而言是渺茫的,那么,他如何在能够保证自己温饱的前提下,去真正的帮助到家里?
别说盖房子了,自己家那座饱经风霜的平房再过几年能不能不被评为危房都是未知数。
他又如何解决自己的身后事?自己的未来又该如何?
很显然,最终大抵只有两条路。
要么,一条道走到黑,抛弃一切,就算饿死,也直接往南墙上一头撞过去。
最后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最后半生回眸,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要么,趁早转行,文凭吃灰,远离这个不适合自己的行业,去进行别的行业,做别的事情。
只有这两条路。
这个行业大抵就是如此,两极分化异常严重。
又或者也可以说,所有但凡和艺术沾边儿的行业都是如此的,能过上温饱线的,就已经是那0.1%的人。
剩下的99.99%的人,都在温饱线以下。
如果是在看见账单之前,夏深还可以说,能暂时对现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是直到账单的出现,给他的一切坚守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市场也间接的告诉了他,这个行业或许真不和他想象的一样。
你有异世界的金手指又能咋滴?
那咋啦?
真以为市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真的是从业者做不出好东西吗?真的是他们只会写这种歌吗?
当然不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搞音乐的人也那么多,想找出一些会写歌,有才华的人还不简单吗?
但是君不见你去各大音乐软件上翻一翻,翻一翻那些没人听的小众歌手和小独立音乐人,他们一直在做的东西,质量不高吗?
很高,出乎意料的高。
田敏不会正经写歌吗?
身为沪上音乐学院高分毕业的专业科班生,并且能够依靠自己做出一个数百万粉丝的账号,在如今的互联网混的风生水起的人。
他主要的特点就是抽象的同时,唱功还十分牛逼。
他难道不会正经搞音乐吗?
当然不是,真要论专业的话,田敏比绝大多数人都要专业。
事实上,在真正见到田敏之后,这一点才让他感受的更加直观!
是的,最终,在第二天,夏深还是第二次去到了视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田敏见了一面,他真正见到了那位齐亦祥曾经推崇备至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