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郑,不要这么心急。”李解这才介绍起来,“储文良,第七审查调查室主任,市纪委的老手了,之前多次抽调省纪委,参与过很多大案要案。”
介绍一个人是有讲究的,往往代表介绍者的倾向。李解这么介绍储文良,足以说明在他心中的地位。当年肯定是跟着李解办过不少案子,能力和品格上深得信任。
郑方圆很识趣,立刻换了姿态:“储主任,不好意思,刚刚我着急了点,多多包涵。”
储文良依旧没有搭理,但也没有借此发挥,似乎是毫不在意,情绪很是稳定。
“郑方圆,作风整顿专班借调上来的同志,从小游山镇来的,我亲自面试的。”
一句“亲自面试”胜过一切夸赞,经李解这么一介绍,储文良这才认真看向郑方圆,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文良你接着说,为什么不着急。”
“在这种证人已经明确的情况下,着急的不该是我们,而是贺宝龙。先让他们去交易谈判,对我们更有利。原因有三,第一,赵光辉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行为,是贪得无厌的,哪怕贺宝龙满足他这一次,他大概率还会继续索要更多。这样的案子很多。第二,贺宝龙这个人我接触过,前几年我在监察调查室的时候,对教育局党委和同昌中学党委开展领导班子日常监督的时候,就听过他性格怪异、锱铢必较、喜欢在学校拉山头派系的情况反映,也找他谈过话予以纠正。所以这个人绝无可能甘心出这个钱,肯定还有后手。以上两点,构成了两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在去控制赵光辉,反而帮他们把矛盾解决了,贺宝龙被惊动,只会专心去销毁隐匿证据,逃脱制裁。如果先隔岸观火,反而能促使他们矛盾激化,攻破他们也就更简单。”
李解频频点头,郑方圆则完全听呆了。这就是指挥的艺术吗?指挥的最高境界,就是指挥敌人,让敌人乖乖落入自己预判的圈套,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聪明。
“第三,退一步讲,他们达成交易,也更便于我们突破赵光辉。首先300万不是小数目,一笔这么来历不明的钱,无论赵光辉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他要是说这是没考上的赔偿,那就得交代什么考试培训要赔这么多。他要是闭口不提或者瞎讲,那就可能涉嫌敲诈勒索,让公安直接抓人,一下就能审出来。其次,300万肯定不是贺宝龙私人掏腰包,哪怕他用现金交易,估计也得从机构或者某个路子走账,那他的财务就出了疑点,凭借这一点,马上就可以彻查机构的财务状况,也就能顺藤摸瓜,揪出贺宝龙在这里面实际控制的蛛丝马迹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在对方出现内部矛盾的时候,按兵不动,等待机会出手,是最好的策略。”
“小郑,你觉得怎么样?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李解问。
郑方圆这才合上刚刚不自觉张大的嘴巴:“我……我觉得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考虑得很全面。”
这是他的心里话,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办案不是凭借一腔热血就行。诚然按照郑方圆的想法,也能办成。但相比于储文良的方案来说,费力不讨好,走了不少弯路。
郑方圆第一次觉得,自己和真正老辣的纪检干部还存在不少差距,而且是战略和战术上差距。
他甚至觉得,这个案子十之八九是要交给储文良了,自己想建功的机会泡汤了。
可李解的话却让他振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