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哈哈哈,大周> 第22章 献策有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献策有功(1 / 2)

韩通愣在原地,直到郭宗训走出营门,彻底消失在视线中,他才恍恍惚惚地从懵比状态走了出来。

当初得知陛下带着六岁的皇子北伐时,他甚至一度觉得陛下实在太宠溺郭宗训了,任由其胡来!

后来得知梁王那些被誉为“神童”的具体事迹,比如组建内阁,比如处理棘手政务等等,他的确十分震惊。

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识,他心中多少是存疑的。

现在第一次与变成“神童”的梁王接触,他很确定,这个小孩的确不一般。

倒不是相信他说的那些话,只是觉得这个小家伙看上去与其他的小孩不同,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莫名的成熟……

可已故皇后托梦说自己为梁王的腰胆,这件事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而且梁王还说让自己取代赵匡胤成为水路都部署,保证自己能屡建奇功,这更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怎么可能的事?

战场瞬息万变,后面会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梁王就算是神童,那也不是神仙啊,怎么可能未卜先知?

不过要是能取代赵匡胤还有点意思的……

想到此,他低头看向手中的锦囊,刚要打开看,却又听到外面传来了通报声:

“韩将军,军议马上开始,还请速速前往……”

“好,这就来!”

韩通又看了看手中还未打开的锦囊与那个精美的腰带,不由地摇了摇头,喃喃道:

“终究是稚子之言,当不得真……”

说着,便将那两样东西塞进怀中,大步走了出去。

殊不知。

郭宗训也早就想到这番粗暴的拉拢很有可能起不到效果!

但还是那句话,时间太紧了!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郭荣到达沧州后,只是稍微停顿便立刻率大军北上,日夜行军,完全没有片刻休息!

而攻下宁州后,更是抓紧一切时间整顿大治水军,随即立刻继续挥师北上。

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老爹郭荣一定会很忙!

洗澡就别想了,午休就更别谈了!

老爹只要忙起来,他手底下的大将们肯定也闲不下来!

自己能再与韩通私下面谈的机会定然少之又少。

所以只能利用这次机会,简单粗暴地拉拢韩通,也可以为韩通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就算韩通不相信自己,他也有办法独自说服老爹郭荣!

郭宗训很清楚,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赵匡胤日后能否发动陈桥兵变的关键时期!

也是自己能否改变命运的关键时期!

因为历史上,赵匡胤就是通过这次北伐,再次立功,彻底赢得郭荣的信任,以至于郭荣预感自己要病逝后,便让赵匡胤成为殿前都点检。

这也是赵匡胤能陈桥兵变、夺取皇位的关键因素!

而老爹郭荣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这段时间生病?

他到底是怎么生病的,是真的染上痈疽还是被人下毒?

点检作天子的木牌事件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病龙台的传闻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自己又能否彻底改变命运?

……

这所有的疑问,都将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得到答案!

想到此,他的神情愈发严肃。

时间终究是太短了!

尽管从京都大梁到沧州的这十多天,他每日都在思索如何改变命运,并为此做准备、拟方案,可真到了北伐开打的这一天,他还是有些信心不足!

赵匡胤的人脉的确太强大了!

老得郭荣对他也实在太信任了!

而自己就算立住了神童的人设,可终究只有六岁……

但很快,他的目光又再次坚定了起来:

啊呸!

六岁又如何?

即便做不到胜天半子,老子也绝不坐以待毙!

赵大,这次北伐,你休想再像历史上那样立功!

历史上,你抢走了本该属于郭宗训的皇位!

这一次,本王会想尽一切办法抢走本该属于你的功劳……

中军大营内。

张永德、赵匡胤、韩通等一众大将全都神情肃穆地端坐在两侧的椅子上。

郭宗训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一身明光铠甲的老爹郭荣正在竖立的巨大地图上指点江山!

不久后,郭荣做了最后的总结:

“接下来,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行军,尽快赶到乾宁军,然后一举拿下宁州!”

“记住了,此战是我们北伐的首战,一定要大获全胜!”

“而这次取胜的关键便是两个字——突袭!”

说到此,郭荣的目光依次扫过那群将领,大声道:“各位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张永德等人纷纷恭敬行礼:“陛下英明!”

韩通却不由地愣了愣,竟悄悄瞥向角落里旁听的郭宗训:没想到梁王说着了,陛下竟然真的要立刻率军北上乾宁军,奇袭宁州!

莫不是陛下早就与梁王说过?

嗯,应该是如此……

正想着,赵匡胤突然说道:“陛下,首战宁州,末将愿为先锋……”

见状,郭宗训挑了挑眉:

赵大啊赵大,你还真是立功急切啊!

可这一次你想得太美了!

这首战父皇定会亲征!

耶稣来了都拦不住,我说的……

额……不对,历史资料说的。

此次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但他很清楚,作为帝王,作为老爹郭荣,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立威!

作为五代时期的帝王,特别是中原政权的帝王,在这个“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乱世,只有通过亲征立威才能坐稳自己的皇位!

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