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图书馆偶遇,学霸与女富豪的初交锋
午后的图书馆像被按下了静音键,阳光透过磨砂玻璃斜切进来,在木质地板上投下蜂蜜色的光斑。
林川把书包搁在靠窗的老位置,指尖刚碰到《量子力学导论》的书脊,后颈突然掠过一道视线——像片薄而凉的羽毛。
他转头时,后桌女生正低头盯着书页,浅蓝针织衫的领口随着呼吸轻颤。
发梢在耳后别了枚银***夹,尾端翘起的碎发扫过《大学物理习题集》的封面。
“这道量子纠缠题,怎么解?”
声音轻得像图书馆空调的风声,可林川听得清楚。
苏晚的指尖停在习题集第37页,铅笔尖在“观测者效应”四个字上戳出个浅坑。
她今天穿了双白球鞋,鞋尖沾着点粉笔灰,应该是刚从教室过来。
林川的意识海里,天启的蓝光突然亮起。
数据流在视网膜上快速滚动:苏晚近三日借阅记录——《量子力学基础》《相对论简说》《微观粒子观测实验案例》;当前习题属于考研难度,正确率不足15%;她左手指节微微发白,是捏笔太久的迹象。
“关键在观测者的视角变化。”他抽过桌上的草稿纸,笔尖在纸上划出流畅的波函数模型,“粒子本身的运动轨迹是叠加态,但观测行为会让波函数坍缩。就像——”他顿了顿,想起苏晚总爱用生活化的比喻,“就像你看月亮时,它才确定在那里发光。”
铅笔尖“啪”地落在桌上。
苏晚抬眼时,眼尾的细痣跟着挑了挑:“你以前不是连牛顿第三定律都能写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我打你你也打我’吗?”
林川的耳尖热了热。
那是高二期末考的物理卷,他为了气班主任故意写的歪理。
此刻阳光正好漫过苏晚的睫毛,在她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阴影。
他突然想起辩论赛散场时,她发梢扫过手背的触感,像片落进春溪的梧桐叶。
“人总要进步。”他合上草稿纸,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奖杯边缘——那座“最佳辩手”的奖杯此刻正躺在书包最里层,隔着布料都能触到金属的温度。
“等等。”
苏晚的声音比刚才高了些,尾音却发虚。
她伸手时,袖口滑下去两寸,露出腕间褪色的红绳——林川记得,上周在食堂见过她系着这根绳打饭,当时她正把最后半份糖醋排骨拨给隔壁班的流浪猫。
“再讲一遍。”她低头盯着波函数模型,耳尖慢慢爬上薄红,“刚才...没听太清。”
林川重新铺开草稿纸。
天启的数据流在意识海里翻涌,这次多了行淡金色的字:“目标情绪波动值+18%,建议延长互动至15分钟。”他忽然想起昨晚天启说的“情绪导向型数据筛选”,原来连苏晚耳尖的温度,都能被AI捕捉成升级的燃料。
“观测者的视角就像...相机的镜头。”他指着波函数的交点,“换个角度,拍到的画面就不一样。”苏晚的笔尖跟着他的手势移动,在纸上描出淡淡的痕迹。
有那么一瞬间,她的发梢扫过他手背,和辩论赛那晚的触感重叠在一起。
窗外的梧桐叶突然沙沙作响。
林川的余光瞥见道身影从窗前掠过——藏蓝校服外套搭在肩上,手腕上的百达翡丽在阳光下闪了闪,像滴凝固的水银。
苏晚的声音突然顿住。
她顺着林川的目光望过去,只来得及看见道背影拐向楼梯口。
风掀起桌上的草稿纸,波函数模型被吹得翻卷,露出背面林川随手写的一行字:“明天旧书店三楼,拿铁杯壁会有‘加油’。”
“谁啊?”她捡起草稿纸,指尖扫过那行字,眼尾的细痣在阳光里忽明忽暗。
林川没说话。
他盯着窗外摇晃的梧桐叶,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空调的嗡鸣。
天启的声音在意识海里响起,这次带着点轻快的雀跃:“检测到关键人物江宇轩在场,未来15分钟内冲突概率提升至67%——宿主需要提前准备吗?”
他低头时,正撞进苏晚的眼睛。
她的瞳孔里浮着未散的疑惑,却又像藏着团小小的火苗,烧得他喉头发紧。
“没谁。”他扯了扯领口,把书包拉链拉得哗啦响,“要...要一起去吃午饭吗?旧书店楼下的馄饨摊,汤底是用老母鸡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