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耘问道:“那开书院的地方您看好了吗?” “看好了,京城里头找不到那么大的能用的地方,就干脆去城外找了块地。” “祖父,您这是打算收多少学生啊?” 昨夜里,何父也问了这个问题,这得是多少学生啊,京城里头都找不到地方。 “这个,到时再说吧。” 何瑛又故意问:“那书院的名字呢?” 果不其然,一听这问题,何老太爷眉头皱起,他最不喜欢取名字了。 何家跟沈家离得也不算太远,他们一起吃了晚膳,还吃了月饼才回家去的。 到了家,沈耘交代儿女和儿媳:“今儿中秋,也去跟你们娘说说话吧。” 沈耘自己在外头坐着,没进去,他要跟夫人说的话,得单独说呢。 “娘,中秋节了,你吃月饼没有?”沈沅说着,将手绢摊开,里头是码得整齐的四个月饼,她从何家拿回来的。 “娘,这是我从姨母家里拿来的月饼,两个火腿馅儿的,一个枣泥的,还有一个芝麻的。这是最好吃的几个味道,特意给您带的。” “娘,还是您闺女孝顺,儿子什么都没带。不过这有您大孙子,您不嫌弃就抱抱吧。” 沈肃把儿子抱起来,就见岁岁突然抬头笑了,手还一直往前扑。 “哎呦,娘,您还真在啊?” 何瑛也笑着道:“母亲,岁岁特别乖巧,您看长得是不是很像满满?下个月汐汐成亲,我不在京城,您得看着沈肃,别叫他偷懒不看孩子。” “那我哪敢偷懒呀!” 三人叽叽喳喳说了好一会儿,沈沅才道:“娘,下回再来看您,爹还等着跟您说话呢,他说话肯定不让我们听。” 坐在院中的沈耘,突然感觉一阵风吹过,可抬头看去,树枝却没摆动。 “爹,我们说完了,您进去吧。” “行,你们回吧,晚上早些睡。” …… 八月十六,又是早朝的日子。 全大人知道,他递上去的折子,圣上今日肯定是要说的。 果然,早朝一开始,皇上就让人将那折子读了一遍。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贺太傅头一个站出来,“微臣以为,吏部提出的这个法子甚好,可以一试。” 贺太傅也是怕,若是再不同意,皇上就直接站起来说自己要传位与公主,到时候殿里这些臣子,还有几个能站着出去的就不一定了。 有了贺太傅大头,陆陆续续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同意了试行这一举措。还有些内心里还是不同意的,倒也没再站出来说什么了,毕竟折子里也说了,各衙门自己上书申请,他们不乐意,不上书就完了,也没必要非得在这个时候唱反调了。 “既如此,此事就交由吏部负责,再拟一份更详尽的折子上来,各部从九月起,有想要招纳女官的,可上书吏部。” 一直听到退朝二字,贺太傅才松了一口气,还好今儿皇上没再说别的,这段日子,他是瞧着,皇上十分满意昭阳公主,上课时还赞了公主好几回…… 沈肃听全大人说这事儿能办,也松了一口气,不过紧接着又忧心起来。 “会不会无人上书?” 第204章 沈家的马:这是另外的价钱 十六这日是沈沅的生辰,她醒来后,睁着眼睛呆愣了会儿,才慢慢悠悠坐起来,“青黛,我起来啦。” 沈沅喊了一声,等着青黛进来给她拿衣裳过来换。 结果今日,却看到进来的人不止青黛,沈沅疑心自己没睡醒,使劲眨了眨眼,迷迷瞪瞪地开口问:“嫂子,您怎么在这儿?” “今日是你的生辰,嫂子给你做了裙子,你起来试试合不合身?要是哪里不合身,我再改改。” 沈沅赶紧站起来,“嫂子,您什么时候来的呀,怎么不叫醒我?” “我也是刚来。” 何瑛将衣裳放在床上,这裙子一针一线都不曾假他人手,都是她亲自做的。 “衣裳给你放这儿了,嫂子去外头等你,换好出来让我看看。” 沈沅乖乖点头,等嫂子出去之后,她看了看才发现,嫂子做的不止是外衫,还有里衣和小衣小裤,从里到外都齐全着,一看就知道废了不少功夫。 “青黛,嫂子什么时候过来的呀?” 青黛一边给沈沅换衣裳,一边答道:“少夫人来了有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我本来想叫您的,少夫人没让。” 何瑛给沈沅做的,是一条鹅黄团花云锦齐胸襦裙,裙身上还绣着精细漂亮的铃兰花。 青黛都忍不住感叹道:“少夫人手艺真好,这裙子真漂亮,而且奴婢也觉着姑娘穿鹅黄最好看了。” 鹅黄的颜色,穿在身上,显得人娇俏,格外适合沈沅。 “咱们赶紧出去吧,别让嫂子等急了。” 刚换好衣裳,沈沅就迫不及待跑出去给嫂子看。 “嫂子,您看,您做的太好看了,而且正合适呢。” 沈沅说着,还拎着裙子转了一圈。 何瑛含着笑,站起身来将沈沅上下前后打量了一圈,又问她,“小衣也合身吗?” “合身,谢谢嫂子,嫂子真好。” 不过有一点,何瑛还是颇为遗憾的,她对沈沅道:“可惜我不怎么会做鞋子,就没给你做。” “我有鞋子呢,不久前才做的。” 这一年里头,沈沅长了不少个子,脚也在长,所以鞋子也做了不少。 “先去洗漱用早膳,待会儿嫂子给你梳妆。” 沈沅乖乖去了,今日的早膳,端上来的是一小碗鸡汤面,四个小汤包,并几碟小菜,鸡汤面是厨房特意给自家姑娘做的,长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