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见郑耀先,他居然是我学长! 青年军官的目光极其锐利,如鹰似隼,好似能够看透人心。 “看着是有些面熟,可一时之间,我也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你了。” “长官,你也是黄埔毕业生吗?” 叶少鸿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那青年军官一只在盯视着他,迫于压力,他也只能先暂且应付着。 “有点意思啊!” “只是站在一旁暗中观察了我片刻,你居然就能看出我身上有军人的痕迹?”“没错,我是黄埔六期毕业生,你是黄埔十期,细说起来的话,我还是你学长呢。” 青年军官洒然一笑,看似是在称赞叶少鸿,也有亲近之意,实际上还是在追问打听刚才的疑惑。 “黄埔六期?” “长官可是姓郑?”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军校步兵课的陈教官就是黄埔六期毕业生,他曾经跟我们提起过,上学时期的几个至交好友。” “按照陈教官的描述,其中一人的身形相貌,倒是和长官你颇极为相似。” 这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叶少鸿也是思考良久,才在脑海深处不显眼的地方,找寻到了一段模糊不清的片段。 “原来是陈裴那小子,在你们面前给我露了相啊!”“这倒是不奇怪了。” “认识一下吧,我叫郑耀先,特务处行动科一组副组长,也是负责侦破马家灭门惨案的主要经办人!” 虽然心中早有猜测,可当他听到郑耀先的自我介绍时,还是忍不住的愣了一下。 这不是正常的民国吗? 影视谍战剧里面的人物,怎么会乱入其中呢? 还有郑耀先,风筝剧情里面的绝对男主,后世鼎鼎大名的军统六哥,他怎么才是上尉军衔啊? 对了,风筝剧情正式开始于1946年,而现在是1937年初,电视剧里面郑耀先曾经说过,他是1932年末加入的军统。 1932年……。 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啊。第一次淞沪会战刚刚结束,国府以五万军队力战东洋十万精兵,明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却在国际列强的调停下,被迫将驻守部队撤离沪上。 3月末,重新的执政的委座效仿墨索里尼,以密查组为核心组建力行社特务处,授命戴玉农为特务处处长。 一个月后,有感于人手不足,戴玉农请示委座之后,在少帅赠予他的洪公祠别墅,开办了他的第一间特务学校。 洪公祠特训班。 半年之后,第一届洪公祠特训班学员毕业,27名学员被戴玉农亲自调拨分配,前往全国各处特务机构。 最终都成为了戴玉农的心腹力量。 如果电视剧中郑耀先没有撒谎的话,他应该就是这27位学员中的一个。是戴玉农第一届学生。 说是戴玉农的“天子门生”也毫不为过。 有这份资历在前,叠加戴玉农同届黄埔学子的身份,也难怪郑耀先能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从少尉军官一路攀爬升迁至上尉副组长了。 虽说他还比不上戴玉农的心腹爱将,他的老班长,大名鼎鼎的暗杀之王陈宫澍吧,也已经很厉害了。 短暂瞬间,梳理完了郑耀先的人生轨迹,叶少鸿那颗剧烈跳动的心,总算是稍稍的平复了几分。 而他的沉默,落入到了郑耀先的眼里,让郑耀先也是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不错!” “遇事不惊、慌而不乱,陈裴倒是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现在我们来谈谈马家灭门惨案吧。”郑耀先显然是误解了叶少鸿的思路想法,简短片刻的观察审视打量过后,终于是说到了正题上。 “长官,我是被人冤枉的。” “那天晚上,我只是偶然路过三山街27号,马家的灭门惨案,真不是我做的。” 清冷的话音刚一响起,叶少鸿立刻收回了散乱的思绪,他没有急着大吼大叫,去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甘。 只是简单表述出了自己的立场。 “冤枉?” “我知道你是被人冤枉的,可那又如何呢!” “你别忘了,这是哪里。” “这是特务处,从1932年初特务处挂牌开始,冤死在这里的人还少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吧。” “他们那个不冤枉,那个没有天大的委屈,可冤枉和委屈没用,想从这里活着离开,你就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这才是你唯一的生路!” 别看这话说的难听,一字一句都带着血腥气,可也不是谁都能听到的。 郑耀先更不是那寺庙中的泥塑菩萨。 对谁都要慈悲为怀。 如果他们两人没有学长学弟的关系,如果叶少鸿不是陈裴的学生,如果他今天没有凑巧在牢狱中,听到叶少鸿对案情的分析推理判断。 郑耀先连这几句话,都不会讲述出口。 他更不会在话语当中,明里暗里的指点叶少鸿,给他留下一条活路。 “好家伙,这就是民国吗?”“乌烟瘴气的世道啊,真让人无语,我只不过想要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居然也要花钱行贿?” 叶少鸿笑了。 虽然他早就知道民国官场的黑暗血腥,可也么有想到,他们会贪婪无度到这般程度。 偏偏他还无法拒绝。 因为这已经是郑耀先能给予他的最大帮助了。 还好这一世他的家境不错。 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吧,祖父辛劳半生,也积攒下了些许钱财,在苏杭两地,也开设了几间不大不小的绸缎庄子、典当铺子。 离家求学期间,父母亲人担心他在外面受委屈,明里暗里也给了他不少钱财。 三年的军校生活,因为封闭教学的缘故,他花费钱财的机会不多,慢慢的倒也攒下了些许身家。 金条加上大洋,折算下来也有三四千快了。 这些钱财都被他存放在了城内租赁的房屋里面,现在情势危机,已经到了生死时刻,这些身外之物,也该让它们发挥些作用了。 有了决断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叶少鸿告诉了郑耀先一个地址,还有藏钱的具体位置,就连金条大洋的数额他也未做丝毫的隐瞒。 听闻到只有三四千块大洋,郑耀先明显有些失望。 也有欲言又止的迹象。 可最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叶少鸿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安心以后,就径直出了牢房监区。 在离去之前,郑耀先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没有带走那桌案上的案卷材料。也没有让人束缚住叶少鸿的手脚。 只是在牢房门外留下了两个携带枪械的行动队员。 这应该算是对叶少鸿的变相帮助吧。 叶少鸿心领神会,也没有张口询问,在郑耀先走后不久,便站起身来走到了桌案前面。 动手拿起了案卷卷宗。 一番搜寻查阅过后,叶少鸿总算是找到了所需之物。 “赵秀芬,女,23岁,祖籍辽省xx市,918事变后,随堂兄入关逃难,先居于北平,后又辗转迁居金陵,于1935年初和马韬意外相识,三个月后两人结为夫妻!” “马家惨案中死去的五岁幼子,不是她的亲生血脉?” 解开了一个心中疑惑,叶少鸿继翻阅阅卷宗,很快又找到了一条关键线索。马韬的前妻也是在1935年初去世的。 卷宗上还特意标注了马韬前妻的死因,很离奇! 说她是年前带人回娘家探亲的时候,路上偶然遇到有山匪杀人劫货,凶徒为了藏匿身份,不得已只能将她们尽数灭口。 陪同马韬前妻一起死去的,还有马家十五岁已经快要成年的儿子。 事情到这里还算正常。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趣了,山匪杀人劫货既然想隐藏身份,按说在离去之前应该补刀检查死者尸首的。 可他们偏偏就错漏掉了一个人。 这个人在受伤昏迷前,还侥幸从哪些山匪的交谈话语中,听到了他们的藏身地点。 等到妻儿尽皆惨死的消息传回金陵,传到了马韬耳中,马韬勃然大怒、恨意滔天,马上以特务处人员的身份,联络当地驻军剿匪。 可那伙山匪呢,早就提前得到消息转移逃走了。 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好像他们这一次落草为寇,就是为了打劫这一伙行商车队,顺带杀几个人一样。 报仇无望,马韬只能发送落难得妻儿。 几天后,马韬销假准备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上班,途中偶然听到有女人的呼喊求救声,马韬心烦意乱,本不想多管闲事的。 当时只是随意的目光一扫,他却是惊奇的发现,那正被泼皮无赖们骚扰欺负的女人,居然和他刚刚死去的前妻有着七八分的相似度。 像极了他前妻年轻时的样子。 就这样,赵秀芬和马韬认识了,两人相处不过短短三个月,赵秀芬就进了马家宅门。真的好巧啊。 跌宕起伏的剧情安排,就像是民俗故事里的话本一样。 叶少鸿承认世间存在偶然性,可连续几个巧合意外,毫无疏漏的凑到一起,最后还是合家欢大圆满的结局。 这样的事情以往只在电影和电视剧里看过。 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没有吧,最少叶少鸿他是没有听过见过。 “厉害啊!” 一声赞叹过后,叶少鸿又拿起了赵秀芬的口供笔录。 供词中很明确的写着,当晚惨案发生是,赵秀芬刚好和马韬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后,她就独自回了卧室,还顺手锁上了房门。 所以她才侥幸逃过了一劫。等到杀手将马家人屠戮干净,准备离去的时候,赵秀芬才从藏身的地方出来,透过门缝和窗户,偷偷的向外面看了几眼。 按照赵秀芬的说法,当晚行凶的恶徒一共有三个人。 他们都穿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军装。 因为夜色深重的缘故,再加上惊恐惧怕,赵秀芬匆忙之中偷看的那几眼,根本就无法看清所有人的身形相貌。 依稀间她只看到了一个人的脸。 而这人的五官相貌,居然和叶少鸿有着七八分的相似度。 再加上叶少鸿当晚确实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他和马韬之间也确有仇怨。这下杀人时间、地点、人证、口供、动机都齐全了。 叶少鸿再无便捷的可能,直接成了马家惨案的杀人嫌疑犯。“原来从一开始,她就已经谋划好了,要让我当这个替死鬼啊!” “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和她有仇吗?” “还是说……。” 查看完赵秀芬的口供,叶少鸿又沉吟思索了片刻,通过新掌握的线索,她已经对整个案件有了清晰明了的判断。 也想到了赵秀芬无端陷害他的真正原因。 现在差的,只是不可撼动的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