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看了他一眼,说:“先送你回家,再过去。”
“你们打算何时回去?”子玉说:“今日下工路上碰到了狄大人,他说后日也要回三凤镇,你们可跟他一起,省点儿马车钱。”
青木儿一愣:“狄大人怎的还同你说起这个了?”
“嗯?”子玉皱起眉看他:“不能说?”
“能……”青木儿瞥了他一眼。
“我说你们来了,他问你们何时回去,到时一起能省点儿马车钱。”子玉摊摊手:“怕是来回坐马车花钱多罢。”
马车租赁半日得五十文,确实花不少钱,多点人一块儿坐,便可分摊一下。
赵炎说:“明日我去衙门找一趟狄大人,约了时间便回去。”
青木儿闻言,方才高涨的情绪忽地落下来。
自打他们成亲以来,也就开始那会儿赵炎去镇上做工两日没回家,往后他们日日都在一块儿,他习惯身边有这个汉子在,看得见摸得着。
一想到这汉子要去十日,心里便空落落的。
还没去呢,就已然生出不舍。
第112章 木簪
纵然再不舍, 该去也得去。
路途遥远,运重器辛苦,而且路上还可能遇到劫匪抢铁器, 赵炎宁可让小夫郎在家里呆着, 也不愿他有一丝丝危险。
翌日赵炎去县衙找狄越, 约好了回三凤镇的时间, 第三日天一亮, 马车便停到了小宅门前。
子玉知道他们没过多久就会回来,故而没远送, 门口招了招手便回院子收拾收拾去上工。
狄越收回目光, 放下帘子坐回马车里,他拍了拍膝盖, 问道:“二位的铺子弄好了?”
“定好了, 就在东行街六巷口边上,到时狄大人得空可去瞧瞧。”青木儿笑说。
“等锻炉工具回来便能开业。”赵炎说:“狄大人家里有要打的铁器农具只管送来。”
“正好。”狄越抽出腰间的佩刀给赵炎,说:“这把刀用久了刀刃磨损得厉害, 县衙里佩刀都是送到固定的铁匠那处打, 但每次打回来用不到多久, 刀刃又有了缺口, 你给看看能不能改得有韧性一些。”
赵炎接过来,拇指刮了刮刀刃,屈指敲了一下刀身,“县衙里应当有新刀,狄大人怎么不换一把?这刀听起来薄,砍硬的东西自然容易有缺口。”
“刀没断,哪能申请新刀?县衙里头可没钱做新刀。”狄越说:“我都想弄断了换新的,可这刀用久了也有些感情, 实在是不舍。”
“这刀薄,想做厚一些得融了重新打,狄大人念旧情,可用这刀加新的铁一块儿打一把新的出来,”赵炎顿了一下,笑说:“不过我那铺子还未申得武器打造许可,狄大人得另寻铁匠师傅了。”
“我倒忘了这茬,你们有没有去申请?”狄越问。
“申了,不过还得等考核。”青木儿拿出考核文书给狄越看。
狄越接过看了一眼,叠好给回青木儿,说:“下次我回县衙催一催,有些人办事就好拖,不紧着催一下,怕是拖到猴年马月才想起要办。”
赵炎把刀给回狄越,“如此先谢过狄大人了。”
狄越收刀入鞘,爽朗一笑:“小事罢了,何须言谢。”
回到吉山村正好吃晌午饭。
周竹不知他们今日回来,做的菜不够吃,又急忙进灶房煎了几个蛋,还挖了一勺榄角和芋蒙酸。
天热稀粥配榄角芋蒙酸,能喝好几碗。
“芋蒙酸是你们纪小嬷做的,我加了点小红辣椒炒,来试试。”周竹说。
“好。”青木儿第一回吃芋蒙酸,第一口有些不适应,又辣又酸,总觉得还有点痒喉,但多吃几块,渐渐喜欢上了这味道,就着芋蒙酸喝了两大碗稀粥。
吃饭时赵炎说起要去师傅那处运锻炉工具的事儿,赵有德说:“我同你一道去吧,都是重活儿,哪能你一人搬运回来。”
“对,你爹一块儿去最好,虽说请车队运回,可那些人搬东西都不管轻重随意丢,磕坏了麻烦。”周竹也说:“而且路这么远呢,哪能放心你一个人去。”
赵炎刚想拒绝,余光瞟到小夫郎脸上的担忧,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自从小夫郎听到他要出远门,就一直忧心忡忡,现在有爹一起去便能让小夫郎放心,能让家里人放心。
从吉山村到永平县来回需五日,趁着现下还有半日时间可以赶路,早去早回。
吃过晌午饭,青木儿就回房收拾行李,换洗的衣裳,跌打损伤的药瓶,路上吃的干粮,灌满温水的竹筒,闷好的香蕉……
银子……对!最重要的银子,得多带点儿,以备不时之需。
他来来回回的转悠,空包袱变成小包袱,小包袱长成大包袱。
包袱再大,也裹不住他。
“木儿。”赵炎从外面进来,见着小夫郎背对着他双手撑着桌沿,双肩微颤,他愣了一下,单脚把门关上,快步走过去。
他轻轻转过小夫郎,见着小夫郎发红的眼眶,心下一疼,连忙揽着人哄道:“别担心,我很快就回,不到十日,肯定能回。”
“你别着急赶路。”青木儿把脸塞进那汉子的衣领里,闷声道:“晚上不要住山里,危险,要住客栈,要好好休息,要吃好吃饱,不要省钱。”
“好,我一定住客栈,晚上不赶路,好好吃饭。”赵炎把小夫郎抱到桌上,挤进小夫郎腿间,凑过去亲亲他,“我有个小东西,要给你。”
小夫郎搂着他的后颈不松手,他干脆把人揽抱起,走到木柜前,一只手抱着小夫郎,一只手在木柜里翻找,从里头拿出一块红布包着的长条物件放到小夫郎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