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1 / 1)

一时间,流出来的两个官兵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了。 “难怪,难怪,难怪那些流民如此开心。” 这时候,一个官兵提出了意见:“可是,流民不能被征调吧?” 气氛沉默了。 “这真是个坏消息,哎,不过咱幽州清净了。” 他们挠挠头钻进城里。 城外,两个官兵离开之后,拓木和张二和猛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好,好,愚蠢的唐人,愚蠢的齐王府。” “大唐律例,不得征调流民,违者重罪。” 张二和和拓木都知道唐律,他们二人相视一笑。 现在,如果齐王府用了流民,是罚还是不罚? 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这只是其一。 其二,若是流民被残暴对待,唐人的血性很难不被激发。 其三,李世民如果置若罔闻,那么整个大唐必然天翻地覆。 一瞬间,大聪明拓木想到了这三个无懈可击的方向,拍着胸脯说道:“兄弟,等你复仇成功,我们在边界饮酒!” 此时,不远处,一队人马骤然出现,马蹄急促,烟尘四起。 不多时已经到了城外。 张雄,奉李靖之命过来援助幽州,可他来了突然发现,人呢? 空荡荡的幽州城外,哪里还有流民? 几天之后,江南道的粮食也到了。 河北道的水灾算了告一段落。 李世民长吐一口气,现在的大唐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只是奏折之中,似乎数量对不上。 明明之前说的是十万流民,现在怎么成了四万不到? 中间还有疾病身死的,现在只有三万多了。 其他人去了哪里? 李世民第一次面对数字,产生了疑问。 他想不通,这些百姓难道凭空消失了不成? 他们不会上山为贼了吧? 不至于吧? 朕的粮食调集的如此之快,哪怕是户部已经断粮的情况下,依旧给河北道搞到了粮食,怎么着也是不世之功吧? 历史书上应该有这一份记载吧? 可你们竟然跑了! 是谁?是谁他么抢了朕的功劳? 就在这时候,另外一封奏折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 这一封奏折似乎是来自齐州。 打开的瞬间,李世民的脸黑了。 这个齐州刺史韦彤是不想干了吗? 韦氏保你,你也不敢这么对着来吧? 这个月,这是第三封奏折了,都是夸李祐的。 李祐是朕的儿子,他好不好,朕不知道?用你说? 突然,他看到了一句话:齐王殿下广收灾民…… 噌的一下,李世民只觉得脑壳上似乎有蚂蚁在爬。 原来如此! 难道,河北道的流民,都跑到了齐州? 后面的夸赞的话,李世民一句也看不进去,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李祐,你他娘的要干嘛? 此时的齐州城外,流民本以为到了这里会乱糟糟的, 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身上沾满了灰尘,连续几天没有吃饭,面黄肌瘦的样子让人心疼。 李祐站在城墙上,看着脚下正在井井有序接收这些流民的人,脸上泛起笑意。 不远处的工坊正在扩建,铁矿,很快也就起来了。 现在的花钱,才真的是流水一般。 盐商惊讶的看着这一幕,一个个倒吸冷气。 罗象高举一个喇叭形状的东西,朝着流民喊话:“今日登记的人,不在这里,工坊在南门。” 工坊已经有了南门和北门,很快也会有东门。 当然没有西门,李祐不可能在城墙上开个洞吧? 南门是工坊新开的大门,南门外,一条条狭长的木桩围成了一条曲折蜿蜒的通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