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奇袭敌营
朱温和王审知寒暄一番,得知他们家是琅琊王氏后裔,侯景之乱时避祸,从江东迁到福建。后来安史叛军祸乱中原,河南人口锐减,乱后朝廷召集流亡,重建残荒,王审知的五代祖王曄当上了固始令,就把族人迁了过来,定居於光州地界。
这么算起来,王审知算是王仙芝盟主的同宗。
王审知的家族史是真还是附会,无关紧要。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唐的士族名牒,並不承认琅琊王氏。
所谓琅琊王氏后人,带不来丝毫利益,说出来无非作点谈资。
高彦扎营的位置,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和石壁,形成了一条幽静而狭长的山谷。他又在南北两侧山坡上布置了蛮僚堡寨,正常情况,绝不可能迅速攻破。
有王审知这个数年间,多次来往经过这片地界的熟门熟路之人,又全不一样。
从王审知补完的地图上,朱温得知山谷北部存在一条可以迂迴的小道。当道本有一个僚人寨子,但高彦招募僚人作战,寨內必然空虚。
王审知记路的天赋,確是世上少有,对走过几次的地区,不用重新勘察,脑海里就有一座立体的记忆宫殿,还能清清楚楚绘製出来,供旁人理解。
王审知的出现,顿时去除了草军眾人眼中的战爭迷雾,这又非高彦所能逆料。
朱温迅速拍板,决意以闪电般的突袭击垮对手。
这次军事行动,黄巢拨给了他二千五百人,但核心仍是朱温自己的落雁都一千人马。
朱温二哥朱存作为队伍里威望仅次於朱温的人物,带著一千五百人在原地吸引敌军注意。
他们插起如之前一样多的旗帜,在营內多起灶生火造饭。不靠近到一定距离,压根没法发现营中兵力已经减少。
朱温带领一千精干之士,趁夜披著皮甲轻装出营,人人口中咬著小木棍,不发出丝毫声响。
这种小木棒,形如筷子,被称作“枚”,两端有带,可繫於颈上。史书上,奇袭常被形容为“衔枚疾走”。
由於山路陡峭,他们没有带上任何牛马。
初春时节,山顶仍然大片积雪。朱温一行顶著凛冽的山风,在群山中徐徐移动。放慢前进步伐,多利用树林隱藏踪跡,既能避免惊动敌人,也能保存战士的体力。
经过两个昼夜的前行,奇袭队终於抵达高彦军营寨的侧后方。这期间,朱存对敌军阵线发起了一次相当老练的佯攻,在有效控制损失的前提下,被敌军轻鬆击退。
接近蛮僚营寨时,队伍熄灭了火炬,凭藉敌营內的火光照明。
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三兄弟在黑暗中同时发箭,將守门的哨兵射倒在地。
队伍从三个方向,如潮水般仰攻上去,在寨中乱砍乱杀。
寨子里的男丁几乎皆去隨高彦作战,留守者俱是老弱妇孺。
但蛮人女子彪悍,一个个仍然举起刀枪抵抗。
草军战士们没有任何怜悯,逢人就杀,即使头髮斑白者,或是没有长成的少年,也一刀毙命。
有几个年轻些的义军战士还面带不忍,但霍存隨即在一座祭坛上,发现了一堆悬掛著的风乾头颅,有蛮人的,也有汉人的。
少年老成的王审知平静道:“这些蛮僚有猎头的风气,若猎不到汉人的脑袋,他们就会互相猎头。”
说著,王审知抓起一个高声啼哭的蛮人婴儿,摔在石头上,当场脑浆迸裂。
“生在这样茹毛饮血的部落,也是你的不幸。下辈子投个好胎。”王审知面不改色地道。
这处蛮寨位於奇袭的必经之路上,跑掉一个人,都可能去给高彦军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