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虽然没能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儿子,但是,太宗和高宗之间的权力交接,却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李泰与李承乾的皇位之争,在贞观年间,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此言一出,秦怀玉心中大定。 李想完全没有这个想法。 皇位? 就算是送给他,他也不想要。 再说了,李想有这个本事吗? 对此,秦怀玉只能一笑置之。 当今天子,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明君,哪怕是亲生皇子,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秦怀玉问出这句话,也是怕自己这位好兄弟,为了一己私欲,走上不归路。 “到时候,我会交出所有的权力。” 李想舒展了一下身体,道:“大唐和天下苍生,都离不开我,我会继续为大唐做些什么。” “这一年,我都没怎么休息过,等这件事结束,我就把权力交出去。” “要么去洛阳,要么去江南,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见李想一脸平静,秦怀玉微微一怔。 李想的权力真的是太大了。 手握重兵,受陛下宠爱。 他说什么,陛下都会听,进出皇宫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当今之世,除了陛下和太子,他就是第三人。 不…也许他比太子更有权势。 大唐真正的二号人物。 有这样的实力,还敢把权力交给别人,光是这份气度,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我会陪着你的!” 秦怀玉笑眯眯的说道。 “别了!” 李想摇摇头,道:“以后,大唐将会有更多的战争,你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军,打下更多的土地。” “让大唐之旗,遍布天下!” “我们的子子孙孙,将傲视天下!” 李想与秦怀玉的一番交谈,总算是把所有的郁闷都发泄了出来。 没错。 不管怎么说,只要自己不插手,管我是不是李宽,我就是李想! 谁说都没用! 我就当个逍遥王爷,享受贞观盛世,岂不是更好? 一念及此,李想的郁闷一扫而空。 老爹还有二十年。 这一世,有了自己,让他别乱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多活个十几年都没问题。 有老爹在,没人敢乱来。 李想在秦州逗留一日之后,便开始启程。 送别宴上,李遥热情无比。 “微臣本想让王爷在秦州多停留几日,领略秦州的美景,为何要离开?” 这次李遥连戏都懒得演了,径自往主座上一坐,就好像他才是秦州的刺史一样。 “不待了。” 喝了一口酒,李想道:“在这边耽误了不少时间,还要抓紧巡边呢。” 这句话听起来很假,自从李想一入陇右,陇右各大势力就对他充满了忌惮。 他这么快就离开了秦州,肯定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既然如此,那臣也不勉强了。” 李遥笑着说道:“不知王爷对我的建议,有什么看法?” 看法? 李想根本不想掺和进去。 “本王胸无大志,只想逍遥快活,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李想很干脆的说道。 见李想一脸认真,李遥也没觉得意外。 “没想到王爷如此高风亮节,下官自当陪酒一杯。” 呵呵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遥道:“可是……王爷是人中龙凤,注定要一飞冲天,就算你不想,事情也不会如你所愿的那样。” 李想眉心微皱,道:“至少,我现在没有这个意思。” 察觉到李想的不悦,李遥笑道:“好吧,是我多嘴了,我自罚一杯!” 李遥接着说道:“我再重申一遍,陇西李氏随时欢迎王爷!” “有任何差遣,定当尊崇!” 李遥心中呵呵。 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压根不是好心,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了别人的东西,用了别人的东西,到头来还不是要还回来? 李想神色稍稍一怔,道:“说起来,本王的确有一事相求,想请李遥兄出手相助。” 李遥微微一笑,道:“说什么求呢?王爷尽管吩咐便是。” 李想可不是傻子,不会相信他的鬼话,但安邑房贩卖奴隶一事,他是真的想要解决。 为此,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安邑房卖奴隶,有违天和,可否劳烦李遥兄弟,替我传个话,让安邑房罢手。” 李遥并不惊讶,淡淡道:“自然可以,不要说安邑房就此罢手,就算将幕后主使交出来,依法严惩,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我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遥这番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为了展现能力。 你做不到的事,难不倒我。 二个目的,就是想要一些好处。 他也不是吃素的。 那可是他的手足兄弟,至爱亲朋! 得加钱! 李想笑道:“当然,李遥兄弟想要什么,尽管说!” 李遥嘿嘿一笑,这句话,他很喜欢。 “王爷请放心,陇西李氏是一片诚心。” “安邑房所做之事,的确有违天和,但此事牵扯太大,若要他们罢手,光是口头上的承诺,安邑房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我们其他几房,也要出点血才行。” “嗯,我也不要太多,就是明年科举,我要一个状元,十个进士。” 闻言,李想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大唐的科举,从武德四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下一年,就是科举之年了。 只不过,大唐的科举制与明清两代的科举制有所不同。 例如,入学人数减少了。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每一科都有两三百人参加,最多的时候也有三四百人。 而且,想要往上爬,想要封侯拜相,就必须通过科举。 但是大唐科举招收的并不多,寒门子弟的比例更是低到了极点。 大唐的科举考试,讲究的是举荐制度,你不但要学识渊博,还要有名师推荐。 而科举评卷,也是由世家大族把持。 哪怕是科举,作弊也是常有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大唐的科举制度远不如后世。 但是一个状元十个进士,这个李遥可真是狮子大开口! 别的事情,李想都敢做,但这件事,他绝对不会做。 为了科举考试的推行,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还除掉了裴寂。 李想还想要改革大唐的科举制度。 他怎么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