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即将派兵伐楚,众将军谁愿为我大秦先锋?"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以王翦蒙武为首的将士们,一个个都齐齐站了出来。 "好!都是我大秦的猛将,都是我大秦的好男儿!" 嬴政看着王翦和李信。 目光在两人身上徘徊,最终还是定格在王翦的身上。 "王翦将军如今已有新的兵刃,伐楚事半功倍,还需多少兵马?" 王翦沉吟片刻,依旧是保守道:"至少五十万大军。" "王上,哪怕有新的兵器,但吾等还是要保守为好。" "王上。" 李信站出来:"王上,末将只需二十万兵马,便可直捣黄龙,拿下楚国。" 王翦皱着眉:"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但用将士们的命来冒险,成全你的志气,就不该取!" "王将军,您不行,不代表在下不成!" 嬴政看向其余人:"蒙将军,你说带多少人合适?" "这……" 蒙武在心里暗骂王上不做人,这难题丢给他,他如何说? "王上,臣认为,还是多带一些吧,毕竟以多攻少,拿下楚国也更为轻松一些。" 嬴政颔首,又看向章邯和赵佗。 两人都是年轻将领,就居中报了个数值,主打一个谁都不得罪。 黎姜不清楚楚国兵力,但历史上李信确确实实是一路凯歌,场场大胜,一直到昌平君反秦,和项燕里应外合,才大败而归。 差点因为这次的事,改写秦国历史。 【要说王翦说的,也有道理。】 【有备无患么,要是打上了,发现人带少了,那不就是等着输么!】 【但大军出征,到处都用钱,政哥肯定也希望能卡住正好的数,这样也不用浪费多少钱。】 【这次没有昌平君在后阻断包饺子,李信能打到哪?】 嬴政眉头紧锁,问题就在这,二十万大军出征和五十万大军出征,花销肯定不一样。 而且五十万大军,可以说的上是大半个秦国的兵力。 他自然是不愿意倾全国之力去出征伐楚。 "王上!" 李信站出来:"王上,末将愿立军令状!" "王上,带兵出征最不可义气行事!"王翦也站出来反驳道。 昌平君站在朝堂一言不发,就连李斯也一句话不说。 昌平君是在心里担忧他儿子到底听不听话,而李斯则是和黎姜置气,不想参与。 免的又让这妖女抓到什么把柄,说他心向楚国。 "好了,此事不必多言,伐楚之事就交由李信和蒙武将军。" 决定好打仗的人选,接下来就要准备军备物资,王翦拉着张脸,自从嬴政拒绝他的建议,他便一言不发。 下了朝之后,大臣们都走了,黎姜还留在这。 嬴政好奇的看了一眼黎姜,就看黎姜像是做贼似的,看了看门外,才看向嬴政开口道。 "王上,要不…要不再派一支大军跟在李信将军大军的后面吧?" 【这次昌平君倒是在咸阳,但他儿子在啊!】 "王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黎姜装着有些吞吞吐吐的模样,看向嬴政。 眼神像嬴政传达着:快问我,快问我。 嬴政心里无奈,还要装作好奇的配合黎姜。 "但说无妨。" "王上,上次昌平君收到的家书……" 黎姜顿了顿,心里有些可怜嬴政,自己的岳父一家都不能信任。 "里面那朵花,是楚花。" 看着嬴政一言不发,黎姜话音一转,安慰道:"当然,也可能是巴蜀地区的花。" 【总不能是因为昌平君怀念吕不韦,特意让儿子去巴蜀揪一朵花来怀念吧?" (吕不韦当初被罢免后,就被流放到巴蜀之地。) 嬴政颔首:"本王知晓了。" "王上,还是让人带三十万去后方兜底吧,若是赢了,便改到去燕国,若是输了……" 【若是输了,也不至于被人嗷嗷追着跑回家,打下来的城池都还给人家了,差点让人捅了老巢。】 "本王再想想。" 嬴政没说话,低头看着桌案上的地图。 等了半晌,看黎姜还没走,便疑惑的看向她:"可还有事?" 黎姜摇摇头:"无事,就是臣的腿不过血,有些酸麻……" "臣已经让木匠打造了一批桌椅板凳,日后王上上朝,大家就不必席地而坐了。" 黎姜龇牙咧嘴的看着嬴政:"王上和百官都是大秦的顶梁柱啊,不能到头来腿脚不好,这可不行。" 嬴政点头,随便黎姜去折腾,半晌才问道:"你还有钱么?" 黎姜下意识的就摇头,使劲摇头。 "没钱了,王上,上次给的粮食都交上去了,金币我就留了两成,剩下的也都交上去了,我真没钱了。" “这钱还要做纸,做桌椅板凳…” "那一会去库房拿点钱。" 嬴政顿了顿:"桌椅什么的,也都要用钱。" 黎姜一愣,点点头,晕晕乎乎的出了大阳宫,还特意抬头看了一眼天。 【天啊,今日太阳从哪里升起的?】 【政哥居然如此慷慨?】 【这还是那个变着法的管我要钱的政哥了么?】 嬴政听着黎姜的心声,发现自己怎么就那么后悔呢! 第69章 王翦告老回乡 黎姜把问题都抛给嬴政后,也放下了心。 若是连她的未尽之语都没听出来,嬴政也不可能打下那么大的江山。 【昌平君就算有反心,也不能出咸阳城,就算想要擒贼先擒王…呸!】 【政哥才不是贼…射人先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