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电机发电来供应空调,这太奢侈了,她们俩发电主要是供给一些电子设备充电,以及给凌一需要的一些设备充电。
末世前凌一买了很贵的备用移动电源,几个月也差不多用完了,现在得充电。移动电源不难买,就是贵,祁婆婆的存款不多,凌一买了更多的生活物资,移动电源就买的不多。
有了电,家里的各种电器也能用,包括电煮锅、电磁炉、烤箱等等。
虽说凌一准备的食物充足,但是烹饪食物所需的天然气、电力、木炭等等稀缺,所以烹饪方式比较单一,都是冲着节省、高效去的,食材也不多,主要以补充能量为主。
凌一在自家小阳台和魏姐的大阳台搭建了一块木板,木板是从楼下一户没人的屋里拆下来的门板。
现在楼里每天冻死、饿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撑不住,拼死也要冒着风雪前进,挤到安置区去寻求庇护。
安置区挤归挤,好就好在这么多人有官方管着,一来不会有明目张胆的抢劫和杀人,二来会有集中供暖,不至于冻死。
灾民们白天出去找物资,晚上给安置区上缴小部分,剩下的也是能自己留下的。
故,对许多无力自保,又缺炭缺柴的人家来说,去安置区挤挤是最好的选择。
楼里住户搬走的搬走,死的死,空出来不少房子,杨牧那拨人早就搬进了十八楼空出来的1806号房。
1806最初没有人住,后来被五楼一户人家占了,这户人家听说是冻死在某个寒冷的夜晚,现在杨牧搬了进去,同时还有他的几个兄弟,以及捧他臭脚的俞家人。
苏敏原先是负责一家四口的家务,俞岁寒走后她轻松一点,现在好了,负责一屋子八个男人的家务,为了保暖,屋子的门窗时常紧锁,八位男子汉的气味熏得苏敏嗅觉都快失灵了,她也只能任劳任怨地干活,谁让自己儿子如今跟着杨牧混呢,每天好歹还能分到点物资。
凌一的门板就是从人去楼空的房屋里拆下来的,她也不管别人会不会回来。
三张门板叠在一起,别说运送物资了,就是来两个人在上面走来走去也没问题。
再加上门板在寒冬里冻得梆硬,凌一撒了点水在上面,结成冰后,交易的东西用篮子放在冰面上,用一根绳子捆在两端,拉动很方便。
同样,凌一在自己的大阳台和俞知秋的小阳台也搭了个同样的运送通道,方便三家互相交换物资。
魏姐手段多,总能换到一些稀罕玩意,她便靠着赚差价,维持着自己的生存所需。
凌一和俞知秋都是不缺食物的主,和魏姐交易的时候也大方,魏姐越来越“富”,能搞到的物资也越来越多。
一些末世前的小东西,末世后很难再见到的东西也能搞到,凌一为此,没少在魏姐那儿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