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由于去年大燕赔的钱粮太多,还给北梁充盈了国库,人家大力提升军事力量,今年打过来的架势十分可怕,北边短短半年,已经连失三座城。
据不可靠的消息称,北梁军队很快就要打到京城了。
大燕开国皇帝推翻前朝统治后,在中原偏北建都,本意是想将整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力量都往北边靠,这样以来,北边有国家的都城镇守,军事力量强大,能守得住两国边界。
最初几十年确实是有用的,但随着大燕皇帝换了一代又一代,到了小皇帝这一代,军事力量羸弱,京城建在北边,那妥妥的挨打呀。
于是便有了极其好笑的一幕,当傅家跟随林漾举家迁往阳州时,大燕小皇帝和太后竟然抛弃了京城,迁都南方荃州。而荃州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阳州的东边,中间可能也就隔了大概三个州。
就在小皇帝迁都荃州不足两个月,北梁攻破了北边防线,打到了大燕旧都,这时候留在旧都的平民百姓和普通贵族就惨了,一夜之间成了敌军俘虏。
北梁并非等闲之辈,她们对待俘虏,女人孩子留下,老人全杀掉,男人听话的会招进军队,不听话的全杀了。而杀掉的人,也不会就地掩埋,而是经过烹煮、烘烤,当作军粮。
没错,北梁也在闹饥荒,不然她们怎么会着急打大燕,还不是因为快饿死了。北梁闹饥荒,国家动荡,北梁人凶悍,一旦统治不稳,北梁朝廷的做法就是发起对外的战争,引导百姓一致对外。对大燕发起战争,既能抢夺食物和兵马,又能俘虏奴隶,还能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一箭双雕。
此时的北梁人已经饿到失去人性,开始同类相食,不过她们不吃自己人,专抓大燕人来吃。
小皇帝抛弃百姓和都城的做法自然招致了不少人的不满,有封地的皇亲贵族纷纷要求打回去,小皇帝不敢,躲在荃州不出声。
而镇守北边的武将世家陆家,因为贪官克扣了运送给她们的粮草,不敌凶残的北梁,陆家全家一百五十口人,只有陆老将军的孙女和孙子在副将的保护下逃往南方,其余人无一幸免,要么被俘虏,要么被串成“烤肉”。
值得庆幸的是,陆家小辈带走了一万兵力,算是保留了陆家最后一点血脉。
陆家小辈带着陆家的漠狼军也抵达了荃州东边,不知道是不是赶来保护小皇帝了。
小皇帝的逃窜行径和大燕朝廷的不作为,再加上北梁入侵,占据了大燕北部的大半土地。许多还在强撑的州城,纷纷奋起反抗,将地区内所有可招的兵丁纳入地方军营,并且无视小皇帝的征招,只顾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
小皇帝征招各地军营来荃州保护他,回应他的只有陆家的漠狼军,其他州城像是独立了一般,只听从地方领头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