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大明王朝1627> 第35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1 / 2)

第35章人贵有自知之明(一更)

宣布完成立勇卫营的旨意后,朱由检干脆让原有营卒都解散,单单留下勇卫营。

六百个伍长各自带着三五个人,歪歪扭扭在校场上列了个稀稀拉拉的队列。

看起来比原本还要散兵游勇。

但这也没办法,军队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度。

整个组织被他原地打散了,提上来六百个各自平级,互不统领的伍长,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然后临时赶制兵牌,又让各人认准队伍,闹哄哄地搞了一下午,那些散出去帮忙的内使们各个喊得声嘶力竭。

忙完这些事,转回到乾清宫时,天色已经不早了。

秋日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天边,金黄色的余晖透过窗棂,在地砖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朱由检急匆匆走进大殿,端起茶壶对着嘴就是一通猛灌,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他的脸颊红彤彤的,此刻依然有些发烫。

今天在校场上,那一声声“愿为陛下效死”,依然在他脑海中回荡。

手握利刃,杀心自起啊。

他这下终于能理解赵匡胤、李世民、judy的感受了。

暴力,是这个世上大部分问题的解法——哪怕这些解法往往不是最优的。

他放下茶杯,心中的潮水慢慢平复,努力恢复到那个冷静到近乎冷漠的皇帝模式。

“徐应元。”

他站起身来走到屏风前,在大明混一图旁边,正是一副京城戍卫图。

一直垂手侍立在旁的徐应元,立刻趋步上前,躬身道:“奴婢在。”

“朕今天看北安门往西,靠近十刹海那边,似乎有一大块空地?”朱由检说着,手指点在了地图上兵仗局隔壁的一片空地。

“陛下说的是这里?”徐应元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随即答道:“回陛下,那块地并无主人。照着祖制,皇城左近,要么是内宫、外廷的衙门所在,要么便是上直亲军的驻地,其余地方,一概不许百姓起造房屋的。”

朱由检点点头,这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他转过身,重新坐回御案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那你去安排一下,明日一早,就让勇卫营的驻地挪到此处。营房、马厩,抓紧时间建造起来。”

“还有盔甲、战马、军袄等,也从盔甲厂、兵仗局、太仆寺等地着人补齐。”

“另外,把今日选出的那六百多名暂代伍长,都给朕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人粗通文墨。明日下午,把这些通文墨的,都叫进宫来,朕要亲自考校,选拔队官和把总。”

朱由检一口气说完,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微微喘了口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们的伙食,以后就让光禄寺一体负责,标准和大汉将军一样,全用最好的京粳。月俸两石,也不要再走五军都督府的账了,直接从内供用库支取。”

这一连串的命令,让乾清宫内的气氛都为之一凝。

常规时节的兵事调动,不管建军、驻地、人事、粮俸,都是有固定流程的,肯定要经过五军都督府、兵部去下达。

以皇帝中旨,亲自抓住3000兵马,这事只有武宗皇帝才干过!

徐应元心中一凛,立刻躬身领命:“奴婢遵旨!”

然而,就在此时,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高时明,却突然抬起头,似乎有话要说。

朱由检眼光一扫,高速运转的脑袋此刻好用得很,顿时猜到几分缘由。

他没等高时明开口,便直接抬手打断,“内府的粮食不会不够吧?”

高时明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瞬间被堵了回去。

他微微一愣,旋即拱手道:“陛下明鉴万里,内供用库……恐怕确实支应不了这三千人的口粮。”

朱由检脸上顿时悻悻。

他之前太过高兴,一时忘了这一遭。

我大明明朝的财政体制,向来是量出为入。

也就是说,朝廷会根据每年固定的支出,来确定向地方征收多少钱粮。

内府的用度也是如此,每年从南方征收上来的“白粮,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整个内廷,包括宫女、太监、杂役等等,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人上下。

现在突然要增加三千名精壮士卒的伙食和粮饷,真正要落实是要大量时间去调配、挪移的。

“内供用库的白粮,一年定数是多少?”朱由检问道。

高时明不敢怠慢,连忙回道:“回陛下,内府白粮,如今一年的定额,是十七万六千石。”

十七万六千石……

朱由检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

三千人的勇卫营,如果按日食二升的标准精锐饭量,一年纯干饭就需要两万多石。

如果再加上每人每月两石的月俸,那一年就是七万多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