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很快,这一年又接近了尾声。
户部的年终奖,在众多官员们的不懈努力下,终究是将结果统计了出来。
只是这个结果,让众多官员们差点咬到了自己的舌头。
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以往的大明,入朝为官有的仅仅是固定的俸禄,其次就是年节时些许的赏赐。
甚至有不少大臣的收入,远远不如支出。
为官一任,反而日子越过越难,就差没有饿死了。
直到皇孙朱雄英从事政务后,大明的官员们收入这才有所提升。
加上律法的完善,纪律严明,导致许多贪官污吏都不敢轻易收受贿赂。
贪官污吏自然也就减少了许多。
相较史书中的记载,如今的大明,吏治绝逼算的上是最清明的时候。
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官员们收入提高了,不算年节的赏赐,单单是朝廷发放的俸禄,就已经足够自己使用了。
根本就没有必要选择铤而走险的事情。
尤其是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明,加上海商们的疯狂出海,彻底带动了整个大明的经济。
皇孙朱雄英生怕官员们对朝廷心生不满,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不说,年节的赏赐相较以往更是丰富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年底的考核,一旦通过,便可以领取到相当丰厚的赏赐。
这份赏赐,足以得的上自己辛苦几个月的俸禄。
尤其是这份赏赐的合规合理性,配合大明的律法使用,根本就挑不出半点的毛病。
当然,这也就是皇孙朱雄英才会有这般前卫的思想与手段。
在他的眼中,银子只有流通到市场中,那才能够称之为银子。
堆放在国库之中,那就是石头,是垃圾。
……
户部尚书杨思义优哉游哉的喝着茶。
目前的大明,除了燕王朱棣率兵出征时,自己忙碌几日征调粮草外,剩余的时间那是相当的清闲。
只要自己将皇孙殿下的意思传达下去,各地各级官员,只需要按照命令去执行即可。
奈何年终的时候,大明的钱袋子,整个户部注定不会消停。
整个户部都忙碌起来了,而户部尚书杨思义自然也闲不下来,
一名书记官抱着厚厚一沓账册走了过来。
气喘吁吁道:“大人,下官觉得,这些账目,您还是亲眼过目一下比较稳妥!”
坐在一旁享用着极品好茶的杨思义,听到这样的话语后,这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
面露不悦道:“怎么?可是发现账目有不对的地方?”
闻言后,书记官连忙摇头,表示自己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抓起最上面的账册递了过来。
满是疑惑的杨思义,还是将账册接了过来。
正打算翻开账册查看时,却听书记官继续道:“大人,按照皇孙殿下的意思,大家伙的年终奖已经统计完毕。
只是这个数目,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