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23章:巨大变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巨大变故!(1 / 1)

詹徽只是个臣僚,这些事他只能心里揣摩,却不敢深想。 宫闱斗争多残酷,他心里清楚。 退一万步说,只要老爷子没开口,皇储未必就是朱怀的。 要知道东宫还有几个人! 说话之间! 朱允炆和吕氏蜂拥而至! “皇爷爷!” “陛下!” 朱允炆和吕氏的声音前后而至。 刚入谨身殿,朱允炆便跪下,一步步嚅爬到朱元璋龙床前,嚎啕哭道:“爷爷!爷爷你没事儿吧!” 这一声哭喊,动情之极,令人听后心酸! 朱元璋嗯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看到朱允炆后,他心里既有些失落,又有些欣慰。 他脸上的皱纹抽了抽,嘴角微微抽搐。可似乎没什么力气开口。 “皇爷爷,孙儿在呢!没事的,一切都没事的!”朱允炆拉着朱元璋的手!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管这次朱元璋会不会大行,朱允炆都已经板回了一成! 朱元璋瞥着头颅,看着站在一旁眼噙热泪的詹徽:“去宣人来……” 詹徽心念一动。 他知道皇帝这是要托孤了。 然而下一刻,吕氏大呼道:“太医!” 詹徽愣了愣,看着大呼大叫的吕氏,心里一格登。 “太医!陛下究竟怎么了?快说!” 吕氏冲着太医吼道。 詹徽摇摇头,他知道吕氏和朱允炆一直不想放弃那个位置。 可无论如何,这个时候他们都不该这么急功近利! 吕氏心里也在担忧,也在怕,他怕老爷子真有什么重症。 如果确诊之后,此时再将群臣叫来,那朱元璋会说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吕氏必须先要明白皇帝是什么病。 如果是正常的风寒,她知道老爷子一定不会着急托孤! 朱元璋躺在床上,心头带着气,咳嗽的更加厉害:“咳咳,额!” 即便他生病,他依旧是皇帝的,即便弥留之际,他依旧是大明的这片天! 没有人能阻断朱元璋的命令! 而现在吕氏就大逆不道的做了! 朱元璋心里失望透顶,以前贤惠的儿媳妇,现在在朱元璋眼里宛如蛇蝎毒妇一般! 太医看了一眼吕氏,又看了一眼詹徽,踟躇不定。 吕氏怒道:“我儿是大明皇长孙!老爷子病重至此,你们还不告知我儿?!” 太医们咬咬牙,最终那个老御医道:“启奏皇孙殿下,回詹大人……皇爷,应当是风寒……这个,现在也不能断定,好像比一般的风寒来的更加严重,还是需要查病源,然后才能确诊。” 吕氏心下一松,不动声色的踢着朱允炆。 朱允炆赶紧悲恸道:“好,好!太好了!” “皇爷爷没事就好!” “皇爷爷,呜呜呜,您可吓死孙儿了,您是孙儿的天呐!孙儿刚才真害怕到极点!” “我母亲刚才已经惊慌失措,皇爷爷您万万饶恕我母亲。” “孙儿苦啊!孙儿父亲走了,孙儿差点以为见不到爷爷了……” 朱允炆声音哽咽,眼眶通红,眼泪扑簌簌留下。 孔讷和齐泰等人也看的动容,抹泪道:“皇孙贤!皇孙之孝!感天动地!” 詹徽对郑和使眼神:“去通知凉国公他们过来。” 说完,他又看了朱允炆一眼。 看来情况,远没有詹徽想的那么乐观。 如果今天詹徽不在这里,如果只是孔讷等几个大儒在……詹徽打了冷颤,后果不堪设想! …… 谨身殿惊变。 朱元璋命悬一线。 一道道信息,飞入蓝玉和常茂等人耳中。 这群淮西武将牙龇目裂。 皇宫现在什么情况,没有人清楚! 索性,听到詹徽在老爷子身旁,蓝玉等人的心也稍稍松下。 不过现在他们也不敢懈怠,衣衫都没穿戴好,便飞扑入了皇宫。 除了淮西勋贵外,文臣如傅友文、茹太素,国子监刘三吾、方孝孺等人皆飞奔入皇宫。 等入了谨身殿外。 一群人发现这里赫然已经被锦衣卫包围。 蒋瑊仔细盘查着所有进入谨身殿的文臣武将。 黑夜的谨身殿外,灯火通透,将这里照耀的如同白昼。 殿前司所有兵马,也开始在皇城内外郭加强巡查。 皇宫里外三层被包裹的水泄不通,一只苍蝇也无法飞入。 蓝玉等人衣衫不整的扑入谨身殿。李景隆嚎啕大哭:“咱舅姥爷哟!” “舅姥爷,我滴亲姥爷!” 蓝玉一脚将李景隆踹飞,怒道:“你哭甚么?皇爷没事!不要做这不吉利事!” 蓝玉三步并两步走到龙床前,看着詹徽,小心询问:“皇爷如何?” 詹徽道:“太医诊断,应当是严重风寒,暂时无碍。” 蓝玉悬着的一颗心顿时松了一口气。只是很快,他目光骤然一聚,看到跪在龙床旁的朱允炆,又看着站在不远处的吕氏和孔内、齐泰等人。 他心里顿时一惊! 宫里有他们的人! 皇爷身旁有他们的人! 要是不然,他们怎么可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些事,并且赶来? 蓝玉看了一眼郑和。 郑和轻轻摇头,示意自己也不清楚。 蓝玉又看着站在不远处的陈洪。 见陈洪冷汗涔涔。 他懂了。 找死! 这狗奴才!不好生伺候皇爷,居然将心放在了东宫! 好的很! 蓝玉冷冷乜他一眼,走到龙床前,对朱允炆道:“皇孙殿下,你且让让,我看看皇爷。” 朱允炆疯狂摇头:“不!我不离开皇爷爷半步!谁也休要我离开皇爷爷半步!” 朱元璋嘴角在抽,眉宇蹙在一起,无力的抬手。 朱允炆赶紧拉住朱元璋的手:“皇爷爷怎么了?皇爷爷您要什么?” 蓝玉知道,朱允炆这是怕朱元璋和蓝玉说一些什么,说一些关于立朱怀为储君的话。 他不能走! 无论如何这个时候他都要在朱元璋身旁! 朱元璋心里一阵悲凉。 他知道朱允炆什么想法,他做了一辈子的帝王,旁人有没有小心思,他听几句话就能清楚明白。 他此时虽然感觉身子难受,头疼欲裂,忽冷忽热,可最难受的,还是这一颗苍老的心。 他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和睦,他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和当年那时候一眼父慈子孝,他多么渴望真正的亲情。 然而朱允炆让他失望了。吕氏让他失望了。 “老爷子,感觉还好吗?” 蓝玉只好站在床头,眼中噙泪的看着朱元璋。 他是个汉子,杀人不眨眼的汉子,现在一定是大明第一虎将! 即便如此,看到老爷子那痛苦的五官,心里还是忍不住酸楚起来,虎目含泪,正欲落下。 蓝玉抹了抹眼角:“没事的!一定没事的!” “咱当年一起打集庆,老爷子你头上被砍了都福大命大的活下来了!” “小小风寒,算个毛球!” 朱元璋咧了咧嘴,似乎回想起了往事,沙哑的道:“嗯。” 蓝玉看出朱元璋的疲惫,道:“臣在外面守着,老爷子您好好休息。” 说着,他一把拉起朱允炆:“皇孙殿下!麻烦您也不必在此打扰皇爷休息!” 朱允炆怒道:“你!” 蓝玉指着常茂:“将皇孙殿下带下去!不要在此添乱!” 吕氏看在眼里,怒斥道:“蓝玉!你是朱家的家臣,我儿是皇明皇孙!你想造反?!” “皇明皇孙么?呵呵,臣不敢。” 朱元璋默默的听着,浑身时冷时热,已经没气力开口。 可是朱允炆和吕氏的心思他却是听的一清二楚。 刚才他的儿媳妇,他的孙子开始忤逆他,开始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趁他病了,开始搞小动作,甚至他身边人已经有人认新主子,已经开始通风报信。 一切的一切,老爷子都默默记在了心里。 听着在他床前演戏的朱允炆母子,想着开始算计他的一些狗奴才,老爷子心里默默的憋着火! 人生无常,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在他还是刚病,一张张丑恶的嘴脸就已经在他面前上演。 朱元璋无力抬手,朝外扇了扇:“郑和,留下。” 老爷子艰难说了四个字,便不在开口。 谨身殿所有人退出于外。 蓝玉看着太医,问道:“你们还不去开药?还在这站着做什么?” “留两个在此处,余下的去煎药!” 朱允炆默默的看着蓝玉等人,两拨人泾渭分明的站在两处。 孔讷等人围在朱允炆身前,小声劝慰朱允炆不要太过伤心过度。 蓝玉则看着詹徽,低声道:“老詹,究竟出什么事了?前脚好好的,后脚怎么就染上风寒了?” 詹徽沉默一下,道:“今天老爷子带殿下他,去了一趟火器监,一天都好好的,回来就开始咳嗽。” 顿了顿,道:“想来可能是淋了雨,得了风寒!” 蓝玉一愣,低声道:“千万不能,将今天老爷子和殿下呆一起的事乱说,老爷子,还有计划!” 詹徽一愣,起初还没意识到什么,现在心里猛地一惊! 是啊! 如果此事要被有心人利用,说是殿下对老爷子做了什么,或者影响了老爷子的计划,……这些事,谁都说不清! 詹徽后怕的看了一眼朱允炆等人。 “他们还没放弃。” 蓝玉低声道:“怎么可能放弃?老爷子没开口之前,谁都有机会!” “方才在谨身殿,他和他娘亲演了一出好戏,恐怕就是怕老爷子说出点什么。” 蓝玉点头,有些忧心忡忡的道:“老爷子身子不转好,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我怕……会有变故!” 詹徽点头:“是!老夫也这么想的!” “我们努力了那么久,绝不能出意外!” 沉默一会儿,傅友文道:“要不要找人通知殿下?” 傅友文说完之后,众人皆沉默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蓝玉咬牙道:“先开情况!如果老爷子实在不行了,一定要通知到殿下,让他和老爷子见最后一面!” 傅友文看了一眼蓝玉,低声道:“如果到那时候,殿下可能会恨你。” 蓝玉愣了愣,很久才明白傅友文的话。 是啊,如果老爷子真的不行了,如果蓝玉很久才通知殿下,老人家不行了。 殿下那么刚烈的性子,要是知道了,恐怕会恨死我这个亲舅姥爷! 蓝玉面色阴晴不定,许久后才咬牙道:“我担着!怨恨就怨恨我吧!” “老爷子没通知下去,我也不敢乱做什么,两边都要得罪,这罪人我蓝玉来做!” 众人默然,微微叹口气,目光都别有深意的投向了谨身殿的窗户内。 一名从宁波港而来的骑士,裹挟着泥土尘沙,急促朝应天城通淮门奔袭而至。 守城兵卫将其拦住。 “让开!重大情报!” 马匹上的骑士掏出令牌,守门兵卫看完之后,很快放行! 这名骑士驾着快马,火速朝工部奔袭,抵达工部之后翻身下马,差点瘫软在地。 “急报,急报!” “从交趾而来的队伍在何处!在何处!” “宁波卫发现……发现瘟疫!” “快!” 他将信件递过去,然后再也支持不住,疲软的倒了下去! 工部的人听后,所有人面面相觑! 瘟疫! 听到谈虎色变的这两个字,工部顿时乱了起来。 “快去通知大人!快些!” 他们不知道什么交趾的队伍,这些事,恐怕只有工部尚书才有权限知晓。 但他们知道的事,一定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发生了! 一时间,工部鸡飞狗跳起来,所有人面色都变的无比凝重! …… 工部的值庐内。 工部尚书秦达正在收拾案牍上的文书。 夜已经深了,灯火摇曳着,春日的晚风,有些吹面不寒,十分舒爽。 秦达是前些年的进士,十二年时间内,一步步爬到了工部尚书的高位。 他是江南绍兴府山阴人,不属于淮系人。 也幸好赶上时机,刚中进士,胡惟庸和李善长就被朱元璋料理掉。 自那之后,他们这些非淮系人才有资格进入朝廷中枢。 秦达的能力很强,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也是个能办好事的干吏。 他不属于任何派系,在朝廷上谁都不阿谀,谁也不奉承。 今晚有些古怪。 皇城的警卫突然加强了起来。 户部和吏部、礼部三部堂连夜离开了衙门。 秦达想到了一种十分可怕的猜想,只是宫内没有召见他,他也没办法入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