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栋爸妈最终同意支援罗家栋二百块钱和一些票,让他用以来回坐车和购买生活用品。
这钱是挤出来的,给罗家栋用没问题,但是接下来几年家里这边可就不会再给罗家栋出钱了。
二百块钱不少了,很多农村家庭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年也没有五十块钱的结余,甚至还要倒欠生产队不少。
这么多钱,哪怕要路上需要花费一些,剩下的用来在偏远山屯安置个小家绝对够用。
若是罗家栋能和路平安分到一个垦荒点,很多东西都不需要重复购买,还能省不少开支。
路平安心里却直发虚,无他,如今他兜里只有三十六块七毛钱和几十斤全囯粮票,太紧张了。
路平安打定主意要去搞些钱和粮票,只是要去哪里搞他还没想好。
罗家实在是没有地方待,说好了罗家栋的事儿之后,罗家栋和吴大伟领着路平安回了吴大伟家。
吴大伟是家中独子,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叫吴小雨。现在和吴大伟奶奶一起住在东城区那边,是个很听话也很孝顺的姑娘。
按道理来说吴大伟家里条件不错,怎么都不至于去下乡。
奈何兄妹俩年龄相差太近,当时恰逢又有人盯着吴大伟父亲搞事儿,想要把吴大伟父亲拉下马。
搞的原本准备买工位的吴家不敢有丝毫大动作,想着兄妹俩总有一个得去下乡,吴大伟和父母一商量,干脆自己主动跑到知青办报名支边北大荒。
吴大伟父亲是棉厂下属单位的一个小领导,工资不低,事儿也不多,属于很自在的那种岗位。
他家同样住在一个大杂院儿里,有两间后罩房和一间自己搭的"杂物间",算是非常宽敞了。
路平安厚着脸皮在吴大伟家吃了个午饭,吴大伟母亲早上去排队买了一块儿豆腐,还奢侈的炒了几个鸡蛋,这还是看在瘦的跟猴似的罗家栋刚回来,专门给他做的呢。
吃过饭,几个小青年又开始说起了报名支边,参加垦荒队伍的事儿。
吴大伟让罗家栋和路平安填了一下资料,然后拿到邮局写了封信寄给他干爹,让他干爹去乡里帮两人报一下名。
接下来就是等电报,吴大伟干爹通知他们报上名以后,一切按部就班就行,也就罗家栋的事麻烦点儿。
罗家栋还需要回陕北一趟,等待北大荒那边发来调动协助函,拿着调动协助函去找支书和知青办,办理一下手续,就可以出发去东北了。
具体里面会不会有变故,谁也不得而知,所以路平安得和罗家栋回一趟陕北。
万一有什么特殊情况,罗家栋能有个帮忙的人不说,两人还能互相商量一番拿个主意。
晚上的时候原本路平安是准备去棉厂招待所住的,吴大伟非不同意,在他们家后来加盖的那个杂物间给路平安收拾出来一个铺位,让路平安将就几天,他自己和罗家栋睡客厅的一张高低床。
住招待所可不便宜,一天一块多钱呢,有那钱还不如买点豆腐、买点肉吃。
距离月底也没多少天了,等办完罗家栋和路平安的事情以后吴大伟就该回东北了,所以他也不用非得整日钻在家里了。
如同憋了一整天终于能下楼遛弯的狗子,那叫一个兴奋啊,四处撒尿……说错了,是四处打卡。
京城生活特色之一是泡澡堂子,转天正是礼拜一,趁着别人都在上班,三人吃过早饭,拿上换洗的内衣裤和洗漱用品,直奔厂里的澡堂子去赶头一水。
头一水就是澡堂子刚换好水,大早上的别人还没用过,我来了第一个下到池子里洗,这叫头一水。
洗头一水图的就是一个干净,只不过一般人要上班、上学,没这个空闲,都是退休赋闲的老人才有这个闲情。
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路平安和罗家栋还趁着方便让澡堂子里的剃头师傅给理了个板板正正的小平头。
三人不是堂腻子,没有就着青萝卜、干果、瞅着光不溜的大老爷们儿喝茶的爱好,洗完就走。
等待东北那边传回消息需要几天时间,路平安三人没事儿,整日里四处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