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暖也没瞒着众人,笑着应道:“都安定下来了,就想抓紧时间做点好吃的拿去县里换钱。 这不?家里没什么食材,就到山上去逛逛。” 说着,回头冲二宝道:“儿子,分点桃金娘给大家伙儿吃啊。” 言毕,还把自己手中的布袋子打开了:“这还有米锥,干娘,拿个碗来装去吃。” “哎哟,你们娘俩可真能干,收获还不少咧!” 林大娘见状,笑呵呵夸了句,但拒绝了安小暖的好意:“赶紧把东西收起来,我们不要。 你拿回去做成好吃的,卖了银子才好给孩子交束脩啊。” “那你们拿点桃金娘去吃,还有山楂,喜欢吃山楂的就拿山楂。” 安小暖从不勉强人,也知道林大娘是不想耽搁她挣钱,便将米锥收了起来。 今天林大娘这里聚了不少人,一个个还都带着孩子。 孩子们最是嘴馋了,看着二宝放下来的布袋子,直流哈喇子。 安小暖便跟二宝一起,给每个孩子都抓了一把桃金娘或山楂。 还叮嘱道:“这两样东西可不能多吃啊,解解馋就行。 桃金娘吃多了拉不出臭臭,山楂吃多了伤胃。” “谢谢婶婶。” “谢谢小暖伯娘……” 孩子们乖巧懂事,不管胆大的还是胆小的,得了好吃的都会道谢。 大家伙儿都是北方来的,从未见过桃金娘。 现在看着孩子们吃得香,也忍不住尝了几个。 来旺娘觉得味道不错,问安小暖:“这是什么果 子?以前竟从未见过。” “它叫桃金娘,也叫捻子,算是一种中药材吧,适量吃对身体有好处。” 安小暖耐心解答:“不过它只生长在靠南的位置,咱们北方没有的,我也是从医书上看到了才知道这东西。” 正说着话,林大娘就从屋里端了个碗出来。 安小暖还以为她想拿碗多装点桃金娘还是山楂呢,赶紧伸手去接。 可谁知,等接到碗以后,才发现这碗里竟装了满满一碗的花生。 “花生?” 安小暖有点惊喜。 花生可是好东西啊,拿来下酒最适合不过。 “我就知道你喜欢。” 林大娘一看安小暖的表情就乐了,笑道:“这是上午你干爹去买地的时候,跟张里正家买的。 他家种了不少花生,这会儿正大丰收咧。” “张里正?那我得去看看。” 安小暖记下了,寻思着待会儿就去买点花生回家。 想着林大娘说买地,又问:“干娘,你们的地买好了?买在哪里?” “买好了,距离这不远。” 说到买地,林大娘满脸喜气:“也在村尾那边的方向,走半刻钟就到了。 可惜那块地不大,只有一亩,刚刚好够建座房子。 菜地的话可能没办法了,到时候还得另外花钱买,或者看看要不要种在院子里? 你干爹的意思啊,种院子里方便,浇水除草都不用跑太远。 可家里养鸡养鸭的,别到到时候菜还没长好,全给鸡鸭嚯嚯了。” 说完,林大娘又道:“ 我们家十几口人呢,到时候都要住在一起,房间肯定得多建一些。 到时候能留给院子的面积就不多了,再种点菜养点鸡鸭,恐怕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咯。 更何况我还想建个猪圈,到时候养两头猪……” 有了地,生活更有盼头了。 林大娘拉着安小暖的手,兴致勃勃跟安小暖分享她对新家的安排。 安小暖听说十几口人住在一起,就知道赵里正和林大娘是把赵德芳和赵桂芬几人算进去了。 如此,一亩地还真有点小。 别看一亩地有六百六十六平方,放在现代的话,妥妥的大豪宅。 可这个世界,建房子都是要带院子的,还得分出面积给鸡圈鸭圈和猪圈。 堂屋和房间都得建得大一些。 堂屋得待客。 要知道,村子里邻居串门那是常有的事情。 别说闲着的时候串门聊天了。 就是下地干活时,田地离家离得远,干到一半渴了累了,都可以直接去附近的邻居家坐一坐,装一壶水喝。 谁家的堂屋要是建得小,那是要被笑话的。 房间虽然是睡觉的地方,但也不能整得太小咯。 尤其是家里兄弟多,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那房间就是自己的小家。 若是以后分家了,没钱出去买地建房,那吃住都得在房间里。 因此,大家伙儿建房子时,房间也都是往大了建。 根本不可能像现代的那种刚需商品房一样。 一个房间就几平方或者十来平方,放了一张床和一个 衣柜后,连张书桌都放不下。 有些房子更奇葩,床得挨着飘窗放,放完床,衣柜都没地位放了。 所以啊,一亩的地在这个世界还真不算什么。 像赵里正和林大娘这样的,想一家十几口住一起,又想要院子和鸡圈鸭圈猪圈…… 一亩地是有点紧凑了。 林大娘正在兴头上,拉着安小暖叭叭叭说个不停。 安小暖见对方如此亢奋,也不好扫她的兴,只安静听着,偶尔给提一提建议。 直到大宝见安小暖和二宝出来这么久还没回家,心里不安,一路找到这边,才把二人给领了回去。 回家的路上,又正巧碰见张里正。 不等张里正开口,安小暖便问起了花生的事情。 得知张里正家里确实有不少花生,她立马表示要买,并问询了价格。 “我要得多,几百斤也能吃得下,您给个实在价。” 张里正被吓了一跳。 刚听安小暖说要得多时,他还以为对方买个三四十斤差不多了。 结果一开口就是几百斤,这刺头买东西都是这样买的吗? “你想买几百斤我也没有。” 张里正无奈地看了安小暖一眼,道:“我家所有的花生加起来,也就一百五十多斤。 除去自家要吃的,能卖给你一百斤就不错了。” “一百斤也好啊,能卖多少我收多少,关键是您卖多少钱?” “你要的话,一百斤我收你一百七十文。” 张里正思考了片刻,说道:“这个价我没挣你的。 我拉去 县里卖,差不多是两文钱一斤。 你一次买走一百斤,也省得我来回跑,我少收你三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