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个儿子如此懂事,安小暖那叫一个欣慰。 她蹲下来抱住三丫,轻声解释:“听到大哥二哥的话了吗?他们不是奇怪,是想让大狗哥和二狗哥也能早点穿上新鞋。 这么说吧,只要是个聪明人,都知道要挑选最好,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你大哥二哥可不傻,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但自己好跟大家好,那是不一样的,自己好,只有自己开心,大家好,所有人都开心。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大哥二哥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想让你大狗哥跟二狗哥开心。 所以啊,他们选择大家好,这是大智慧。” “大智慧……” 三丫嘀咕了一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知道啦!大哥二哥有大智慧,三丫要跟他们学习!” “嗯,三丫乖。” 安小暖笑着摸了摸三丫的脑袋,又抬头看向大宝跟二宝。 十分肯定道:“与聪明相比,智慧更为可贵!” 大宝跟二宝一听,双目闪闪发光。 能同时得到妹妹的崇拜和阿娘的夸奖,这简直太幸福了好吗? 二宝一高兴,半刻都闲不住。 他夺过三丫手中的那两双鞋子,恨不得立马就跟小伙伴分享他的快乐:“阿娘,我们把鞋子给大狗哥二狗哥送去!” “好啊。” 安小暖笑着点头,又指了指一旁的婴儿肚兜:“把那件肚兜也拿去,那是给三狗的。” “我来拿我来拿!” 三丫见手中的鞋子没了,赶紧跑去拿肚 兜:“我最喜欢三狗弟弟了,这件肚兜我要亲手送给他!” “好~那你们赶紧去吧。” 说完,想起空间里的肉包子,又取了一包出来,递给大宝:“你跟弟弟妹妹一起,把肉包子送过去。” “行。” 大宝应了一声,伸手接过肉包子。 肉包子是用油纸包好的,一包有四个,拿给张翠花一家刚刚好。 孩子们出去后,安小暖就挑了两盏油灯出来。 她都算好了。 全村包括她家在内,一共有十九户人家。 她买了二十盏油灯,自己家留两盏,剩下的十八盏刚好一户人家一盏。 毕竟是误打误撞才去了城里采买,又只有她一个人,可带的东西有限,能给每家准备一盏灯照明就不错了。 实在不够的话,下次再说。 至于她家,肯定是要两盏的。 一盏留在她们的房间,一盏则放在大宝二宝那边。 就放在竹编的书桌上,方便大宝晚上看书练字。 去放油灯时,安小暖还把新买的两本书和笔墨纸砚给大宝摆上了。 摆得整整齐齐的,待会儿大宝一进屋就能看见。 还有菜籽啦,豆油啦,以及粗面跟糙米那些,安小暖也大致分了一下。 每户人家能买多少,得有个限制,不能哄抢。 一来,自己家要多留点。 二来,过明路的东西就这么多,大家伙儿虽然没有仔细翻看,但心里也是有数的。 若卖得多了,别人难免会起疑。 随便卖卖吧。 日子长着呢,下次有机会再 去‘采买’就是。 安小暖把东西分好后,锅里的热水也烧好了。 她去打了一桶热水,舒舒服服洗了个澡,立马就钻到被窝里睡觉。 刘氏这几天几乎没睡,见安小暖很快就进入梦乡,没能忍住,接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想起孩子们还在隔壁,她得去把人叫回来,不能让他们打扰张翠花休息。 安小暖没回来的这几天啊,张翠花也没睡好。 来到张翠花这边,还没进院门呢,刘氏就见张翠花抱着三狗往外走。 看到刘氏,张翠花笑问:“婶子,您怎么过来了,我小暖妹子咧?” “她太累了,早就躺到床上打呼噜去咯!” 刘氏伸手逗了一下三狗,笑着回答。 张翠花一听,忙道:“这就睡下了?我还说去谢谢她哩,给孩子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 “哎哟,那你得晚些时候再谢了,这会儿她睡得正香,可不兴叫醒她。” 刘氏也没说什么不用谢的客套话,而是半认真半开玩笑应了一句。 毕竟东西是安小暖大老远带回来的,多辛苦啊。 张翠花想谢就谢吧,反正刘氏是不会拿自家儿媳妇辛苦带回来的东西不当回事的。 她伸长脖子往院子里看了看,没瞧见几个孩子,又问:“孩子们去哪了?得叫他们回去休息咯!你这两个晚上也没睡,不能让他们闹你。” “他们哪能闹我啊,都不知去哪家玩耍了。” 张翠花看了看村口那边,笑道:“兄弟几人得了 新鞋子穿,非要出去显摆一下,拦都拦不住,也不怕别人眼红。” “孩子嘛,都是这样的。” 刘氏忍不住好笑,说道:“既然他们没在你这边,那就随他们去吧,我有些累了,先回去睡下。 你也赶紧休息,千万不能累倒咯!” “行。” 张翠花笑着点头:“那等休息好了,我再去跟小暖妹子道谢。” 刘氏摆摆手:“好好好,先睡吧。” 从张翠花那边回来,刘氏也没等几个孩子,上床就睡下了。 待孩子们在村里显摆了一圈回来,婆媳俩的呼噜声一个比一个响。 都不用进屋,就能听得一清二楚。 精力旺盛的三丫本来都不觉得困了,结果一听到这呼噜声,立马就开始打哈欠。 “啊~大哥二哥,我也顶不住啦!” 打完招呼,小丫头赶紧回屋,钻到阿奶和阿娘中间睡觉觉。 大宝二宝对视一眼,也回了自己的房间。 不同的是,二宝的眼里只有床。 一进屋,他就直接往床上躺。 ——阿娘平安回来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而大宝呢?每次进屋,总要先看看他的竹编书桌。 哪怕书桌上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但只要看到书桌,他就无比安心。 不过…… 让大宝万万没想到是,就这么习惯性地一瞥,这一次,他竟发现自己的书桌摆满了东西! 呼吸一顿,眼眶瞬间就红了。 灌满豆油的油灯。 崭新的书本。 摆放整齐的笔墨纸砚。 如此贵重的东西, 他阿娘竟二话不说,全给他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