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其他类型>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第五十七章:客家人与原住民的历史恩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客家人与原住民的历史恩怨(2 / 2)

如果给予客家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力,客家人也就不会占山为"匪"了,所以袁先生和王先生的所作所为有他的合理性。

一句话,客家人这样做也是生存所逼。

有的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拿钱去购买呢?不是就没有矛盾冲突了。

其实,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

客家人是在当地没有办法生存,才背井离乡,如果有钱,他们为什么要离乡?

就是因为没地方打工,一无所有,只好跑到原始森林谋生。

如果无以为食,自然"饥寒起盗心"。

当然,有一部分客家人没有与当地人争斗,而是选择租当地田地为生,靠自己勤劳慢慢地富起来。

比如罗克绍家族。

罗氏在客家人群中是一个大姓,人口众多。

以前客家人居住是以姓氏为单位组建成一个个山寨。

罗氏人口多,自然有许多村寨,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抗风险力量强,经过几代十几代人的努力,罗家慢慢成了客家人的首富。

罗克绍是罗氏家族首富中的首富,不仅拥有兵工厂,而且还有一支民团。

建民团的最初目的是防抢劫。

贫穷客家人抢富裕客家人肯定无疑的,他所住的江口焦坪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特别容易招贼,所以必须组建民团。

后来罗克绍民团队伍越来越大,被国民党政权收买,成为井冈山一支力量最大的反动民团,成了蒋匪帮的帮凶和打手,这也是谁也没料到的结果。

所以说客家人的历史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历史。

客家人不仅没有居住权,其它权利也被剥夺。

最难以接受的是受教育权力的剥夺。

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口,且住在深山密林中,自然没有户籍。

没有户籍就没有学籍,也没有选举的权力。

不被选举可能问题不大,但不上学可不行。

客家人是非常重视教育的。

客家人普遍尊重教师,山村教师每年春节都会被客家人请去做客,并说,我家的孩子你拼命地打,只要不听教,就打,我们没有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官家不办学校,他们自己办。

据有关资料介绍说,1911年,桃坑客家人才有第一所小学,叫"乐群小学"。

不过,这些学生是无法考取功名的,不过后来据说,经过了漫长的争斗,可以参加功名考试了。

有不少客家人在清末科举考试中考中秀才,有一个黄姓还考进了进士。

客家人真正迎来新生的是解放以后。

所有的山林田地归集体所有,客家人与当地人的土地冲突自然消失,再加上人人平等,户户有居所,勤劳可以致富,纷争就消失了。

这时的客家人才真正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