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史,轰轰烈烈,演绎出了多少故事:演忠演义表春秋,斗智斗谋运筹策。真可谓“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留于后人评说,一段故事,已经过去。
我们没有必要用史实来对比三国演义,说什么作者本着“尊刘抑曹”的观点,对刘家有所宣扬,对曹氏有所贬抑等等。暂且抛却这些观点,把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纯小说来读,里面的内容也就足够我们咀嚼了。
三国演义作者罗本贯中,号湖海散人,生活时期正是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由于他生逢元明易代的岁月中,因而亲身经历了战争并且了解、体验到了军阀争权夺利的残酷性。句有关史料记载,罗贯中曾亲自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部队并任军师,初始调兵遣将深有用度,深为部将佩服、张士诚信任。后因变故罗才弃张出走,闲居以住著三国。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凡是描写用兵打仗总能出神入化,深入浅出,看来与罗贯中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堂堂一部三国演义,自东汉黄巾起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直到“一片降幡出石头”降定三分归一统,不但时间跨度长,而且出场人物繁杂、众多,作者描人写物各不雷同,人物刻画总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统筹驾驭能力。据说罗贯中妻善说三国故事,每逢她在茶馆酒肆说书弹唱,总是座无虚席,听者四立。这也许对三国最终成书有过很大的帮助(有一部电视剧罗贯中对这些情节压缩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