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的询问转向李凤怀发现尸体时的细节。“那火是怎么烧的?”他的钢笔在纸上划出弧线,李凤怀突然站起来,比划着火焰的形状:“火苗有半人高,围着那东西烧,像是……像是有人在周围浇了油,不然茅草烧不了那么旺。”他突然想起什么,“我看见火堆边有个铁桶,烧得只剩半截,黑乎乎的,不知道装过啥。”王帅立刻让杨森去查,果然在灰烬堆里找到半截铁皮桶,内壁有残留的汽油味,与塑料碎片的成分吻合。
杨森的足迹灯在谷口又发现了新线索——一道39码的女式皮鞋印,与42码运动鞋印并行,步长55厘米,足尖朝向尸体方向。“这两道脚印是同时留下的,”他用石膏固定鞋印,“泥地的湿度相同,压痕的新鲜程度一致,说明有两个人一起来过这里。”杨林在女式鞋印旁发现了枚珍珠耳钉,金属托上刻着“Tiffany”的字样,表面有轻微的烧痕:“应该是慌乱中掉落的,珍珠已经熔化了。”
陆川盯着那具焦黑的尸体,突然注意到它的右手呈握拳状。“掰开看看。”他对杨林说,镊子夹着炭化的手指轻轻用力,指缝里露出点白色的东西。“是纸!”杨林的声音带着兴奋,小心翼翼地把纸片取出来,虽然边缘被烧焦,但还能辨认出“欠条”和“张三”的字样,墨迹在高温下晕成了褐色。
“这山窝平时有人来吗?”王帅的笔录本已经写满了三页,李凤怀坐在石头上,捋着山羊胡:“除了我们放羊的,就是些采蘑菇的,很少有人往深处走。上个月我还见过个穿西装的男人在谷口转悠,背着黑色皮包,鬼鬼祟祟的,当时以为是找啥宝贝的……”他突然一拍大腿,“对了!那男人穿的就是42码左右的鞋,跟你们说的脚印差不多!”
杨林的勘查灯在火堆边缘的未燃区停下,那里有块巴掌大的布料碎片,深蓝色的尼龙材质,经纬密度与尸体手腕处发现的纤维完全一致。“这块布料有涂层,像是冲锋衣的面料,”他把碎片放进证物袋,“烧熔的边缘呈滴落状,说明燃烧时处于直立状态——可能是死者当时穿着的衣服。”杨森则在谷口的岩石后发现了半截烟头,烟丝还没完全燃尽,品牌是“中华”,过滤嘴上的DNA已经送检。
当技术人员开始清理现场时,陆川的目光落在那具焦黑的尸体上。死者的身份、为何会被烧死在这偏僻的山窝、那两道脚印和珍珠耳钉属于谁……这些问题像山窝上空的雾气,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远处的羊群咩咩地叫着,李凤怀的拐杖在地上敲出单调的声响,阳光穿透薄雾照在灰烬上,那些被火焰吞噬的真相,仿佛正从焦黑的残骸里,一点点渗出暗红色的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