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滨江警事> 滨江警事 第123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滨江警事 第1233节(2 / 2)

李局不想也没必要跟韩渝绕圈子,放下茶杯直言不讳地说:“韩渝同志,黄局刚才在酒店大堂说你之前不认识我,我之前也不认识你。其实不然,我不可能无缘无故不同意你们局党委给你提正处的决定,在驳回之前我看过你的履历,如果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认为早就应该给你提正处。”

“李局,我真不是因为这个来找您的……”

“让我说完。”

李局一边招呼韩渝喝茶,一边很认真很严肃地说:“之所以反对,是想快刀斩乱麻驳回一些确实不符合提拔条件的申请。同时,想借驳回你说服其他被驳回和被调整的同志。论资历,他们有几个比得上你?论工作成绩,他们跟你有可比性吗?连你的正处申请我都驳回了,更别说他们了!”

这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杀猴儆鸡。

韩渝搞清楚来龙去脉,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黄远常笑而不语,跟服务员似的帮二人续茶。

“在此,我向你道歉,同时请你相信组织。”李局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只要是有能力的干部,不是谁想压就能压得住的。就在半个小时前,部领导还跟我和黄局提起你。”

韩渝缓过来,苦笑道:“李局,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你不是想向李局汇报工作吗?”黄远常不失时机地笑道。

“对对对,汇报工作。”韩渝很清楚眼前这位工作很忙,不是想见就能见着的,连忙汇报起长航公安队伍这几年的建设情况。

李局听得很专注,同时也很意外。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已经不再是分局副局长的长航公安干警,照理说应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他考虑的不只是南通分局面临的问题,竟然是整个长航公安系统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多管闲事”是老沿江派出所的传统。

黄远常跟韩渝认识那么多年觉得很正常,生怕李局误以为南通水师提督咸吃萝卜淡操心,低声提醒道:“李局,咸鱼在上海交大念研究生的这些年,每到寒暑假都要回长航公安局‘勤工俭学’,不知道受长航公安局党委委托执行过多少次督察检查任务,对长航公安系统的情况非常了解。”

李局反应过来,好奇地问:“韩渝同志,你找我反映这些情况,你们局领导知道吗?”

“知道,我很早就向范局汇报过。”韩渝想想又说道:“李局,我不是以长航公安干警的身份向您汇报这些的,也不是受局领导委托向您汇报工作的,而是以一个前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向您反映问题的。”

“基层警力严重不足是个大问题,你们局里难道没采取一些措施?”

“局里这几年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可自从整建制转为行政编制单位之后,民警编制数量和经费一直没增加,不像地方公安逐年递增。以我们老家的启东公安局为例,六年前在编民警两百九十二人,随着这些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巨大变化,已经增加到现在的四百三十二人。”

韩渝顿了顿,继续道:“武汉这边由于航道水深不够和桥梁高度的关系,这几年水运发展的不是很快,水上治安的管理压力不是很大。但南通、苏州和镇江等地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几年内河运输和海运发展很迅速,码头越建越多,泊位越建越深,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水上治安和水上消防安全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靠现有的警力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黄远常端起茶杯,微笑着补充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李局下意识问。

“长航公安局有那么多分局,可只有一所警校,由于办学经费和教学力量的关系,每年只能招两百多个学员,培养速度跟不上实际需求。”

“不可以去其他公安院校招聘吗?”

韩渝猛然意识到这么重要的问题刚才居然忘了汇报,连忙接过话茬:“李局,我们倒是想去招,可没那么多编制。即使有,公大、刑院的毕业生也不愿意来我们长航公安局。尤其公大毕业生,普通地市公安局都没几个,人家不是分到公安部就是各省公安厅。”

“地方公安院校呢?”李局追问道。

韩渝无奈地说:“地方公安院校分两类,一类是敞开招生,毕业之后考警察类的公务员。一类是按需招生,比如江苏省警官学院,在招生前会对各地市公安局进行一次统计,比如四年之后你们那儿大概多少人,我们就招多少人。相当于定向,人家都有去处,不可能来我们长航公安系统。

再就是工资待遇,在中西部省份,我们长航公安系统的干警与地方党政干部相差不大,有些地方的工资待遇甚至比地方上的党政干部略高。但在上海、南通和苏州等分局,我们的工资待遇比地方同行差一大截。人家有更好的选择,一样不太可能来我们长航公安系统工作。”

……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原来沿海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工资待遇,比垂直管理单位高那么多。

李局意识到长航公安系统基层警力不足既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沉思了片刻,端起茶杯道:“培养警校生需要一个过程,急是急不来的,但你们可以考虑社招。”

“我们考虑过,但没那么多编制。”

“下个月我要去长江下游调研,到时候实地看看。你呢,回去之后也向你们局领导汇报汇报,我们两边一起发力,看能否给长江下游的几个分局尽快增加一些民警编制。”

李局喝了一小口茶,接着道:“再就是你们完全可以考虑下多安置一些军转干部,中央明文规定,军转干部安置不受编制限制。你们如果愿意,既能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军转干部的安置问题,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黄远常犹豫了一下,没开口。

他对公安系统太了解了,宁可要警校生也不想要军转干部,可现在除此之外没更好的办法,毕竟警校扩招也好,向上级争取民警编制也罢,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让黄远常倍感意外的是,韩渝不假思索地说:“李局,军转干部我们需要,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安置军转干部也是李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不少单位似乎不太喜欢,李局将信将疑地问:“真的?”

如果有选择,韩渝当然想多要几个既年轻又听话的警校毕业生,可现在没别的选择,只能很认真很诚恳地说:“李局,您可能不知道,我虽然没真正当过兵,但我跟部队有感情,直到今天我还是江南陆军预备役师的副师长。”

第1224章 不用再代了!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蛇山和龟山之间,也就是常说的龟蛇锁大江。

夜幕下的长江大桥在星光、灯光照耀下,尽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态。伴着夜色,漫步到江滩,轮船在江上行驶,火车在长江大桥上驰骋而过,对岸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倒映在江面,被航经的轮船荡起阵阵涟漪。

李局走了。

黄远常借口98抗洪的战友等会儿聚会吃夜宵让秘书先回去休息,他自己则陪着韩渝来江边散步。

“咸鱼,感觉李局这个人怎么样?”黄远常掏出香烟笑问道。

“挺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